素心承万象
——吕国英哲慧诗章鉴赏(619)
临 风
素心承万象,方正镜乾坤。
御灵参作妙,匠臻矗艺魂。
(题装裱)
2025.10.30
素心承艺,匠魂矗韵
——吕国英五言短诗《裱逸·题装裱》品鉴
读吕国英先生《裱逸》一诗,如临装裱案前,见素纸铺展,墨香与绫罗气息交融。短短二十字,没有铺陈装裱的繁琐工序,却以极简笔触,道尽这门“艺中艺”的魂魄,质朴如素绢,隽永似古帖。
“素心承万象”,开篇便将装裱的境界拉高。那一方素净的绫绢、一纸洁白的背纸,本是无华之物,却因匠人“素心”而有了承载万物的气度。它承的是画中山水、字里风骨,更是创作者的心意与天地间的意趣——一幅残卷经它托扶,断墨可重连;一纸丹青因它衬托,神韵能倍增。这“素心”,是心地无尘的谦卑与平和,是容纳千般艺境的包容与欣赏,让装裱不再是简单的“包装”,而成了艺术的“摆渡人”。
“方正镜乾坤”,笔锋一转,写尽装裱的法度。画框的方、绫边的正,看似是形制的规矩,实则是对“乾坤”的映照,对作品的“时空”审美应和与归正。一幅画若无方正装裱,便如景无框、镜无沿,意趣难聚;而经匠人量度裁切,让笔墨在方正之间舒展,恰如天地万物各归其位,自有秩序之美。这“方正”,是手艺的严谨,更是对艺术尊严的守护——以有形之框,框定无形之境,让观者于方寸之间,见乾坤辽阔。
“御灵参作妙”,藏着装裱最动人的“巧思”。“御灵”二字,将匠人的心性与技艺写活了:他不是机械地粘黏,而是以灵性参悟作品之妙境,“驾驭”作品之审美,揣摩笔墨的意韵——浓墨处配素绫,显其厚重;淡彩处搭浅纹,衬其清雅。这“参”,是参透作品的灵魂,是与创作者的隔空对话,让装裱与原作浑然一体,生出“妙不可言”的默契。好比一幅寒江独钓图,若用暖色绫边,便破了清冷意境;匠人择冷灰绫相衬,方让孤舟、寒水、钓者的意趣,愈发幽远。
末句“匠臻矗艺魂”,是全诗的升华,也是对装裱匠人的礼赞。“匠臻”二字,写尽岁月沉淀:指尖的力道、浆糊的稠稀、绫边的角度,皆是千锤百炼后的精准;而“矗艺魂”,则点出这门手艺的终极意义——它让作品的艺术生命得以延续,让作品“掩卷”的艺术之魂得以矗立。一幅古画,经良裱可传世千年;一幅新作,因精裱而彰显精神。装裱匠人的手,是修复时光的手,更是让艺术魂魄眼前“照亮”的手。
全诗无一字写“裱”的技法,却字字是装裱的精神:以“素心”承艺术之重,以“方正”守审美之度,以“御灵”参作品之妙,以“匠臻”立艺魂之基。吕国英先生以诗为“裱”,将装裱这门低调的手艺,裱进了艺术的殿堂,也让我们读懂:真正的匠心,从来都是素心藏巧思,方正见乾坤。
附
吕国英 简介
吕国英,文艺理论、艺术批评家,文化学者、诗人、狂草书法家,原解放军报社文化部主任、中华时报艺术总监,央泽华安智库高级研究员,创立“气墨灵象”美学新理论,建构“哲慧”新诗派,提出“书象·灵草”新命题,抽象精粹牛文化,集成凝炼酒文化。出版专著九部,著述艺术评论、学术论文上百篇,创作哲慧诗章两千余首。
主要著作:《“气墨灵象”艺术论》《大艺立三极》《未来艺术之路》《吕国英哲慧诗章》《CHINA奇人》《陶艺狂人》《神雕》《“书象”简论》《中国牛文化千字文》《国学千载“牛”纵横》《中国酒文化千字文》《中国酒文化赋》《新闻“内幕”》《艺术,从“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论:“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是“墨”的未来;“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互为形式内容;“艺法灵象”揭示艺术终极规律;美是“气墨灵象”;“气墨灵象”超验之美;“书象”由“象”;书美“通象”;“灵草”是狂草的远方;诗贵哲慧润灵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