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寂吞万有
——吕国英哲慧诗章鉴赏(620)
庄鸿远
光寂吞万有,气杳漫八隅。
灵彰象问美,念直真笑虚。
玄黄人神蕴,星斗我尘居。
2025.11.01
澄怀观道 真意昭然
——吕国英哲诗《玄黄尘居》品赏
哲诗之妙,在以诗为舟、以哲为楫,载万象入澄心。吕国英先生这首《玄黄尘居》,便是以极简笔墨,勾连天地、灵念与自我,字字落于实处,又句句飘向哲思,读来如嚼梅蕊,初淡后浓,余味绵长。
起笔“光寂吞万有,气杳漫八隅”,堪称“以静写大”的妙笔。“光”本是明耀之物,先生却以“寂”字定调——这光不是灼灼烈日,是包容万物的静默光影,如鸿蒙初开时的混沌,无声无息间将山河草木、天地星辰尽数收纳;“气”本是无形之物,以“杳”字状其远,似清雾漫过八方四野,不疾不徐,却让宇宙的空阔与浑成,在虚实之间立现。两句无一字写“大”,却让天地的浩渺如在眼前,落笔轻,意蕴重。
中腹“灵彰象问美,念直真笑虚”,转而从“天地”落向“人心”,是诗思的巧妙收束。“灵彰”二字,是心有灵明的澄澈——以本真之灵观世间万象,美便不再是浮于表面的声色,而是藏在山水、草木、人心深处的本真;“问美”不是追问,是共情,是灵与象的相契。下句“念直真笑虚”更见风骨:一念守直、归真,面对世间的虚浮、伪饰,便只剩淡然一笑,如清风扫絮,不辩不争,却自有“真”的力量。这“笑”不是嘲讽,是通透,是守住本心后的从容。
末句“玄黄人神蕴,星斗我尘居”,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哲思的落脚点。“玄黄”承《易》之“天地玄黄”,藏天地人神共蕴的深意,是对自然法则的敬畏;“星斗我尘居”却笔锋一转,写“我”虽居尘寰,却与星斗并肩——不因渺小而自轻,不因天地广大而自怯,小“我”与大宇宙,在此刻达成了奇妙的平衡。这是先生对“人”的定位:既是天地神蕴的见证者,也是自我生命的主宰者,质朴中藏着豁达,淡然里见得笃定。
整首诗无雕饰、无赘语,如老农话桑麻,句句实在,却句句藏着天地人心的大道理。先生写的是“光”“气”“星斗”,实则写的是观物的眼、守真的心——以澄心观万象,万象皆含真意;以直念对世间,世间便无虚妄。读罢合卷,似有清风穿堂,心头的浮躁尽数散去,只余“天地辽阔,我自安然”的通透,这便是哲诗的力量,也是吕国英先生笔墨间最动人的温度。
附
吕国英 简介
吕国英,文艺理论、艺术批评家,文化学者、诗人、狂草书法家,原解放军报社文化部主任、中华时报艺术总监,央泽华安智库高级研究员,创立“气墨灵象”美学新理论,建构“哲慧”新诗派,提出“书象·灵草”新命题,抽象精粹牛文化,集成凝炼酒文化。出版专著九部,著述艺术评论、学术论文上百篇,创作哲慧诗章两千余首。
主要著作:《“气墨灵象”艺术论》《大艺立三极》《未来艺术之路》《吕国英哲慧诗章》《CHINA奇人》《陶艺狂人》《神雕》《“书象”简论》《人类赋》《中国牛文化千字文》《国学千载“牛”纵横》《中国酒文化赋》《中国酒文化千字文》《新闻“内幕”》《艺术,从“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论:“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是“墨”的未来;“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互为形式内容;“艺法灵象”揭示艺术终极规律;美是“气墨灵象”;“气墨灵象”超验之美;“书象”由“象”;书美“通象”;“灵草”是狂草的远方;诗贵哲慧润灵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