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香江,台风锁城。维多利亚港雨幕如织,街巷人车寥落。然天地虽晦,人心向暖,一日之内,三度见证“风雨故人来”之真义,更添宗亲相护之温情,令人感佩尤深。
晨午之交,万丽海景酒店满福楼内茶烟袅袅。厦门宗亲曾通会长携家人,不惧风浪阻隔,自鹭岛(厦门)横渡溟渤而来参观在会展中心举行的画展,与香港曾豪共聚。窗外雨急风骤,盘中点心精巧,言谈间家国情怀与血脉温情交融。待闻我新愈,即赠漳州金线莲、新会陈皮以养元固本。药香缕缕,沁润心田。此非仅本草之馈,实乃《孟子》“仁者爱人”之躬行——风雨兼程,赠药传情,此第一重“故人来”。临别揖手,曾通会长复顶风冒雨乘船赴珠海,其赴义之诚,令人动容。更见曾豪宗亲体贴入微,知我体弱未痊,风雨中路险难行,遂命安车相送,直抵铜锣湾工作室。车轮碾过积水的街道,窗外雨线如织,车内暖意融融,此间深意,恰合《礼记》“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之礼髓——风雨护行,仁礼相济,情谊愈显珍贵。
午后铜锣湾工作室,骤雨叩窗。恰逢一位曾游学北京美国的年轻媒体才媛如约而至。纵风雨如晦,未阻其践诺之心。其论媒体生态“大屏化小屏”之变,洞见如光,为吾《中华时报》数字化转型破开迷雾。此非《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生动演绎?风雨无阻,传智启新,此第二重“故人来”。
至若华灯初上,铜锣湾湖南味馆。曾氏宗亲智勇与商界翘楚宝侕,更邀得两位深圳金融专家,破罗湖烟水,越狂风骤雨,跨境而来。席间新疆俊彦,以留美之资历、掌广州珠江投资之经验,析融资借贷如庖丁解牛;巾帼企业家则以实战案例,明上市通途之幽微。所论皆深契《论语》“见利思义”之训,于资本浪潮中树道德桅杆。风雨兼程,授业解惑,此第三重“故人来”。
《论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台风困城,本似天地闭锁。然曾通会长自闽海踏浪而至,曾豪宗亲雨中护行以安车,深圳贤达冒雨越关而来,更有媒体才俊履约不渝——诸君皆以行动诠释“风雨故人”之重:
其行也,践《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之诚——纵天时不济,然信诺如山,必赴约守义;
其情也,彰《礼记》“礼尚往来”之温润与“贵人贱己”之仁厚——风雨愈疾,情谊愈炽,关爱愈切;
其道也,合程颢“诚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之哲思——以虔敬之心穿越风雨,终成师道传承。
哲思结语:
维港雨帘作幕,台风呼啸为弦。当曾通会长的舟楫劈开混沌浊浪,当曾豪的安车护我穿行风雨迷途,当深圳双杰的身影踏破罗湖烟水——他们不仅带来智识甘露,更以血肉之躯铸就“风雨故人”的鲜活丰碑。此间肝胆,照见儒家“仁、义、礼、智、信”五常汇聚之光;此日师缘,印证古训“患难见真情,风雨识故人”的不刊之论。纵天地逆旅,风雨无常,然此心光明,步步生莲,终将绘就穿越迷障的永恒星轨。那风雨中安车的轨迹,已默默镌刻下“里仁为美”的当代注脚。
2025.8.5夜于香港
作者:曾晓辉,天体物理学博士、雕塑家,中华报业集团及中华时报传媒集团创办人。他于2000年创办广州新世纪艺术研究院,2009年在香港创办《中华时报》,2012年创办《中华新闻通讯社》和《中华摄影报》,并于2017年在伦敦创办英国《中华时报》。他还是《中华电视》及世界华人流行音乐联合会的创始人之一。
目前,曾博士担任香港美术学院及香港艺术研究院的教授与院长,同时担任粤港澳大湾区艺术联合会主席、中华科技协会和世界监督学会会长,以及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他曾在中国大陆的相关机构(包括广州市政府、广州马会、广东省铁路监理、广东省演出协会、广东省南越国文化研究院)等担任高级职务。其艺术作品广泛分布于全球,已被多家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