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香港+852-23668288
大陆+86-13802512911

新闻线索 商务合作请联系:
hkctct@gmail.com
联系
我们
下载
APP
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大国异动冲击国际新秩序
  • 2025-08-18 13:46:41
  • 作者:邢云超
  •    

东西方视阈下的国际秩序及其意义

 

作为政治学术语,国际新秩序旨在倡导公平正义反对强权政治与单边主义,保障资源主权取代殖民扩张与霸权,强调主权平等、多边合作与安全互信,完善国际经济规则与南北合作机制,注重文化多样与环保协作,通过多极化与法治化路径,推动国际权力分配和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保障小国及发展中国家利益。上世纪中期,发展中国家七十七国集团首提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1974年,联合国通过《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  

 

美国、日本及西欧少数大国依照发达国家利益主张延续国际旧秩序,在国际关系中以大压小、以强欺弱、依仗经济军事实力「炮舰政策」凌驾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掌控和支配其他国家权力,其实质是维护超级大国霸权地位、国际生产体系中不合理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体系中不等价交换及国际金融体系中不平等地位。技术转让中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是西方垄断资本和国际剥削基本特质。  

 

美国在全世界处于独霸地位,注重利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为美国服务。以美国价值观和理想为基础,推进全球资本主义,建立以美国军事力量为保障的国际安全结构。日本、西欧虽然反对美国独霸的一极天下,要求在国际新秩序中分享领导权,但主张建立基于西方价值观念以及民主、人权和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国际新秩序,与美国建立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一剧两演,亦步亦趋。日本及西欧「国际新秩序」是国际旧秩序的强化与延伸。  

 

信息与科技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民粹主义、保护主义、非法移民、跨国犯罪、武器扩散、数字鸿沟、网络战、外空战、AI武器化的道德困境均囿于全球、地区及国家治理及国际法规未能跟上全球化、多极化及科技发展步履。以巴冲突、俄乌战争等地区摩擦、国际矛盾乃至各种恶性竞争仍在持续,冷战在欧洲的复活正向东亚蔓延。大国互动、政治博弈及战略威胁,对国际新秩序产生冲击,属于国际旧有秩序的深化与升级。  

 

阿拉斯加对话的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

 

当地时间12日,白宫公布美国总统川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丁将于15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州最大城市安克雷奇军事基地一对一会晤,还称川普未来或有访俄可能。阿拉斯加是一个具有特殊地理与历史意义的美国海外州,其殖民背景与交易符号是难以抹去的印记。2021年3月18日至19日中美高层在此战略对弈,成为中美关系分水岭。川普与普丁在此颇具象征意义之地讨论乌克兰危机,议程和动机引起国际社会密切关注和极度好奇。  

 

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对媒体说:「俄美是近邻。俄方代表团仅需飞越白令海峡,在阿拉斯加举行两国领导人会晤符合逻辑。」阿拉斯加州州长迈克·邓利维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阿拉斯加位于北美与亚欧大陆的战略十字路口,北接北极要冲,南扼太平洋门户,是美国国防安全、能源命脉和北极战略的重要支点,在这里举行美俄领导人会晤「非常合适」。阿拉斯加位于北美大陆西北,曾属于俄罗斯帝国。两国岛屿间距离只有4千米。  

 

有智库分析,阿拉斯加会谈或涉及北极资源开发、中俄军事部署及延续「美国优先」强硬地缘政治。阿拉斯加是共和党潜在票仓,此举或将争取能源产业支持,呼吁「能源主导」政策,转移国内争议,固化强人形象,同时以非建制方式重塑谈判逻辑,于战略要地向国际间接传递对抗信息。乌沙科夫早前指,俄美领导人将重点关注乌克兰问题。美国务卿鲁比奥亦对媒体表示,俄乌冲突需要明确两件事:停火和领土问题。  

 

学界认同俄美以讨论俄乌为契机达成交易,成就大国默契与共识是不争事实。在阿拉斯加和北极,两国利益交汇,发展大规模互利项目前景可期。阿拉斯加蕴藏丰沛石油和天然气,是北极航线和黄金资源地。俄媒报称,普丁料将推介俄美在北极地区合作意志,促进北极和远东经济,为打破俄美在北极理事会框架内合作僵局创造契机。川普「强人政治」试图肢解既有经贸及地缘秩序,争夺话语权、主导权及中美谈判有关话题。  

 

川普的大国新思维及其原理

 

川普专于交易的商人思维和性格偏好或许注定其觊觎北极。直面中国、印度、南美及非洲第三世界的聚合与崛起,现实主义安全观取代自由主义安全观、从美国大国利益出发、放弃对于多边安全主义的执着与刻意、强化国内军事力量、绕开地区及小国冲突、驱使欧洲各自为政、承担自身安全防卫并与各类统治者,甚至密切与威权政府关联以达成有利于美国的各种交换、交易乃至妥协或是不得已而为之。  

 

川普国际秩序思维,不是大英帝国全球秩序模仿与回归,而是具有个人品格与时代烙印的全新体系。不管国际殖民、全球关税,抑或摆布他国命运之「日不落帝国」基因和「简单粗暴逻辑主轴」虽未变异,但在中东,多国经济秩序已成形,放弃干预,冲突机率降低,则更有利于集中精力;在欧洲,川普新政要说服各国自由主义政府困难重重,所以降低安全负担,漠视多边协定,解脱矛盾纷争,或可让「美国再伟大」顺风顺水。  

 

至于俄乌战争,川普意在调停。至于结论与否,土地可否换和平,试水深浅,战略测试,最终达成政治交易是初衷又是目的。俄罗斯虽不在经济强国之列,但大国政治下,经济或许可以委身屈尊。要因应终极对手,保持「世界第一」,消弭危机,化解矛盾,视敌为友,避免冲突乃基本遵循。如若能解除对俄制裁,释放国际空间,就会有可能把主要资源聚集太平洋,强化竞争力,全面抗衡对其构成挑战的东方大国之压力。  

 

川普国际新秩序直接否定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拒绝谴责明火执仗入侵者,与非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政权言和。他一边称「我相信坐着审判是上帝的工作,而我的工作是捍卫美国,促进稳定、繁荣与和平」,一边又对格陵兰、巴拿马乃至北极圈声索,加重国际社会疑惑。放弃干预外国内政又苛求如俄乌战争、刚果战争及胡塞武装等各国外部之行径。就连泽连斯基可否出席15日阿拉斯加峰会,据悉最终须将交由川普总统决定。  

 

川普表示,在和普丁会晤之前,不必先见乌总统。当地时间9日晚,英法德等六国领导人及欧委会主席联合声明,呼吁任何有关乌克兰危机解决方案必须保护欧洲与乌克兰重大安全利益。「纽约时报」6日报导说,川普视欧洲为「不可信任对象」,加深了欧洲内部裂痕。俄美会晤背后有各自战略考量,政治利益及外交成绩是会谈动机,俄美乌三方底线仍高,歧异尚大,遑论一次会谈完全成就彼此意志,但冻结战场未必不可预期。  

 

大国意志虽具挑战平衡战略或成就动机

 

俄乌冲突逾三载,乌克兰内斗、俄美矛盾、美欧互怼、乃至欧洲各国间纷纷扰扰,令俄乌问题愈加复杂,斩不断理还乱迫使川普决意终止这场看不到胜利的战争,从而佐证「政治正确」,让所谓孤立主义(实质意义上的排除中俄的新国际秩序或新多边机制重建)有助于川普连任。11日英国「每日电讯报」报导,作为欧洲支持和平计划一部分,乌克兰在俄美会晤前乌立场有所软化,战火有望冻结,俄或可获得其实际控制的乌东四地。  

 

欧洲国家通过「志愿联盟」持续给予乌克兰「实质性军事和财政支持」。川普8月11日则称,「我们要知道普丁想法,若是一个公平协议,我会向欧盟、北约及乌克兰领导人公开」。川普由就任时「24小时解决俄乌问题」到提出对俄制裁再到阿拉斯加高峰会前释放「试探」信号,以「建设性对话」为由淡化外界预期,模糊媒体提问,称两人能否达成协议非其一人决定,隐含峰会机具挑战,双方意志得以满足,方可成就大国战略平衡动机。  

 

国家元首直接参与谈判解决纷争最有益于谈判结果的达成。俄乌冲突囿于多国利益及地缘政治,各种势力角逐与掣肘必然在粗犷草率「突击」中残留更深入更繁杂的中长期疾痼。俄美交流平台为终结俄乌战争编织框架提供意图,亦为重塑新形势下的大国关系提供窗口。美国试图通过缓和美俄关系,弱化中俄互信,而俄罗斯琢磨如何将计就计,以俄中关系为筹码,向川普反向施措,为重塑大国形象,成就俄罗斯强国意志。  

 

大国思维与国际秩序的衡量与考证,需要辩证看待不同国家行为逻辑及其影响。个别大国基于传统霸权思维不断异动,对国际新秩序造成干扰与冲击,视国际竞争为「你输我赢」,加剧地缘争斗,破坏全球稳定,削弱国际法权威性,以冷战式军事集团的扩张构筑对立阵营。国际关系是各国根据自身国情对外不断动态调整、在多种力量相互作用下实现妥协。只有推动建立更加合理公正新秩序,持续与世界各国一起促进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强化治理架构韧性。  

 

大国关系战略格局的基础是国际力量决定国际秩序稳定或失衡。新一轮大国竞争给国际关系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各种军事同盟冲击经济民生,大国外交以权势转移和秩序塑形为标的,彰显大国意志和影响实力。俄乌冲突作为雅尔塔体系延续下来的旧有国际秩序进一步「礼崩乐坏」的最新表现,挑战国际规则,扰乱全球秩序稳定,时代嬗变加剧国际社会陷入对抗阵营。美俄大国战略思维因此对国际新秩序的冲击体现于对现行国际规则和治理体系以及双方在乌克兰危机中的博弈广度与深度。  

 

川普以「实力求和平」,试图藉军事威慑和利益交换重塑国际格局扩张北美实力范围,削弱多边合作机制;俄罗斯力阻北约东扩,通过乌克兰问题测试美国底线及与之在能源开发与否,加快走出经济困境及西方围剿的困境;中俄倡导维护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在乌克兰问题及美国「印太战略」上保持协调。美国借助制裁、税收及军事行使单极霸权,肢解全球产业链,引发多国及第三世界对主权和安全的迷茫与困扰。中美俄被视为影响国际秩序大国,对创建全球格局和肢解国际关系,视角不同,观感迥异。  

 

全球格局再平衡维护国际新秩序

 

新保守主义外交观对川普影响深远,即美国不需要盟友,凭实力单干成就「美国梦」。2016年川普就开始宣称,要结束克林顿全面开放美国市场、给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普惠原则的全球化,重新建立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美国最新「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却把俄罗斯和中国并列为最大威胁,尤其视中国为威胁美国的正在崛起的超级大国。美国为从俄乌深渊中解脱不惜牺牲欧洲及乌克兰,而俄罗斯虽缺失与美国战略竞争资本且根本改善俄美关系并不现实,但若俄中关系牢不可破,就足以令美国在全球范围难施拳脚。  

 

美国政府过往亦很看重与印度准盟友关系,将印度定位为对抗中国不可或缺一角并将对付中国的亚太战略重新定名为「印太战略」,虽然加入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对话,但印度始终维持外交自主不结盟,因此游刃有余于美中俄大国博弈过程中。7月31日美国关税重赋印度,使之面对外交选边重大压力。没有开放国内市场及停止购买俄罗斯能源等全力配合美国要求,川普则抨击印俄两国关系日益紧密,指责印度「在所有人都希望俄罗斯停止在乌克兰杀戮之际,印度却加速采购俄罗斯石油及天然气」。  

 

印度与中国存在战略竞争和边境矛盾,欧盟对印度购买俄国能源的不满压缩了莫迪政府外交自主空间;美国打压印度同时示好和优待印度多年宿敌。降低巴基斯坦关税之际,指定美国能源公司协助巴基斯坦开采石油天然气以强化巴国能源储备能力,侷限莫迪国际关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杰佛利·萨克斯对印媒「印度斯坦时报」说,美国政客对印度从来漠不关心,印美结盟对抗中国难获任何安全利益,无需与美合伙取代中国供应链。印度政府显然已来到在中美之间做出短期主义与长期主义评估与取舍最佳时机。  

 

美国对印度诋毁及高关税(50%)歧视,刺激了印度当局派军队舰船到南海与菲律宾抱团取暖举行针对中国的联合巡弋。然而,印度又紧急通知国内航空公司为中印恢复直航做准并积极准备时隔多年再度到中国追捧「上合」,表达诚意,刺激挑逗美国,引起川普注意。莫迪是否打中国牌牵制美方,依靠投机对冲美国压力,其政策误判和不可持续性或难在地缘政治上获得战略利益,印度现实政治及国情特点料迫使印度当局不得不在中美关系上理性抉择和长远视之,当然,对中国亦或战略机遇。  

 

中俄合作有待深化 冀望中国更大作为

 

「俄罗斯生意人」近日报导,15日俄美阿拉斯加峰会,将伴随美国多场军事演习,内容涉及发挥指挥管理职能,支持北极地区防御任务;为展示战备,在阿拉斯加开辟新战区。五角大楼表示,追踪拦截巡航导弹是演习目的之一。「北极边缘」等多军种联合演习,发生在首脑峰会之际,检测美军极地攻防兼备作战能力,利用优势兵力和先进武器在北极圈构建封锁区。北极上空是美俄博弈区域,此类科目,显而易见,针对俄罗斯。  

 

川普13日在华盛顿表明,普丁若拒绝停火建议将面临「非常严重后果」。普丁深谙川普意图,肯定中国是支撑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重要伙伴和稳固关系。8月8日俄罗斯总统普丁致电中国最高领导人,通报俄美沟通情况,强调俄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任何形势下的坚定不移。中国领导人表示乐见俄美互动促进改善关系,同时对俄美联手制华可能性及可行性并无显示忌惮及疑虑,一方面似乎折射中国对零和博弈局限及军事扩张隐患的言不由衷,另一方面凸显,中国作为全球大国向强国迈进的自信与决心。  

 

中国对国际新秩序建设注入新理念、新机制、新安全观、新型大国关系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创新元素;俄罗斯则旗帜鲜明批评西方所主张的国际秩序,坚持维护联合国地位,在实践中「自助自保」、「自成一体」。世界正处在旧秩序瓦解但新秩序尚未成熟历史时期,有专家甚至质疑未来会否存在所谓国际秩序,各国因此必然面对更为繁杂大国博弈,究竟是按照美国利益重新划分全球阵营还是正视新现实,视阈不同,当见仁见智。  

 

中国于上个世纪80年代明确提出构建国际政治经济双重秩序,提倡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政经新格局。中国是在后冷战时期新国际秩序中发展壮大,因此是维护者又是改革者和建设者。中国视角的「新秩序」,是对现有国际秩序的补充和扩展,而不是所谓对现存国际秩序「最大挑战」。因此,中国在国际事中直面更多挑战,在责任、权力与义务上冀望更多更大作为。

 

(作者:邢云超,系香港社会学及国际问题专家)

 

《中华时报》致力于为大家提供客观中立、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和多元客观的新闻报道。 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见解,不代表《中华时报》立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