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喀什的秋日清爽宜人,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斑驳的光影。我与“2024海外华文媒体新疆采访行”的团友们,踏上了前往疏附县“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的旅程。这片拥有150多年制作历史的乐器村,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与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
疏附县的民族乐器村,距离喀什市区仅10公里,却如同一座璀璨的文化宝库。这里的乐器种类繁多,涵盖27大类、50多个品种,几乎囊括了新疆所有的传统民族乐器。2000年,这里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2011年,文化部评其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12年,匠人们精心制作的手鼓、都塔尔、热瓦甫、萨塔尔、弹拨尔等五件乐器,获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认证;2018年,叶子海民俗风情园被评为自治区旅游扶贫示范点。如今,村内手工制作的热瓦甫、都塔尔、萨塔尔、艾捷克等乐器,音质纯净,花纹精美,工艺精湛,极具使用与收藏价值。
在国家的支持与广东省的援助下,村内投资超过2400万元,致力于民族乐器手工制作工艺的传承与保护。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深思熟虑。
走进乐器村,耳畔传来阵阵弦动声,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工匠们在手工坊中忙碌,刨子、凿子、砂纸在他们的指尖轻舞,发出悦耳的声响。每一种乐器,都蕴含着工匠们的智慧与心血。应我们的邀请,一位工匠轻盈地弹奏起热瓦普,悠扬的旋律在空气中流淌,他脸上的笑容如同乐曲般动人,那是对音乐的热爱,更是对民族自信的彰显。
在这个乐器村,传统工艺的保护不仅提升了文化自信,更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建设的乐器制作工坊和博物馆,为273户、500余名村民提供了就业与创业的平台,人均增收上千元,助力脱贫致富,推进乡村振兴的步伐。每一把乐器的背后,都藏着一个个奋斗与希望的故事。
我情不自禁地掏出800元,购买了一把乐器,心中暗自承诺要好好学习,日后再购更好的。手握乐器,感受到的不仅是它的重量,更是传承与创新的力量。我的心灵在这片土地上,与历史、文化、音乐深深交融。我们还欣赏到专业歌舞团的表演,仿佛与这片土地的灵魂共舞。
新疆民族乐器村,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承载着厚重的文化记忆与未来的希望。每一件手工制作的乐器,都是岁月的沉淀与传承的象征。在这里,我们不仅是为了聆听乐声,更是为了感受那份来自心灵深处的共鸣。
在这清爽的秋日里,走进民族乐器村,我的心灵被深深触动。每一个音符,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乐器的音色中,我听到了文化的脉动,感受到了民族的力量。
赋诗一首:
《秋日乐声》
喀什的秋日,
阳光透过树梢,
洒下斑驳光影,
我与团友,
踏入民族乐器村,
这片文化的宝库,
承载着时间的回响。
弦动声起,
历史在耳畔轻声诉说,
工匠忙碌,
刨子、凿子舞动,
每一声响,
都是智慧与心血的交织。
热瓦普的旋律,
在空气中悠扬,
工匠的笑容,
如同乐曲般动人,
那是对音乐的热爱,
也是民族自信的赞歌。
传统的工艺,
如春风化雨,
为村民带来希望,
273户的故事,
在乐器的背后蔓延,
每一把乐器,
都是奋斗的象征。
我掏出800元,
购买一把乐器,
承诺要好好学习,
手握它的瞬间,
感受到传承的力量,
与历史交融,
心灵在此相遇。
在这个清爽的秋日,
每个音符都在追寻,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乐器的音色中,
我听到文化的脉动,
感受到民族的力量。
2024.9.3于喀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