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香港+852-23668288
大陆+86-13802512911

新闻线索 商务合作请联系:
hkctct@gmail.com
联系
我们
下载
APP
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诗题:《湿途谒碑》
  • 2025-07-08 16:40:24
  • 作者:曾晓辉
  •    

微信图片_20250708163122.jpg

(雨落腾冲)

 

青苔漫上石阶的沉默

雨丝,这天地间绵密的针脚

正缝合着硝烟散尽后的

山河残卷。

我与同宗广春,两枚姓氏

在伞下聚拢成微小的祠堂。


微信图片_20250708163128.jpg 

 

(于国殇墓园)

 

碑林如齿,咀嚼着未冷的时光。

每一粒雨点叩问墓碑的姓名,

都像一次迟到的点卯。

我病躯如舟,载不动沉疴,

却偏要在此刻靠岸——

以潮湿的敬意,锚定

历史倾斜的船舷。


微信图片_20250708163130.jpg 


(身体欠佳,仍坚持)

 

虚弱是肉体的暗流,

而意志是逆风的桅杆。

踩碎水洼,脚步溅起的

不是泥泞,是锈蚀的号角

在胸腔深处,骤然回响。

雨水浇灌的并非寒意,

是血脉里不肯干涸的河床。


微信图片_20250708163133.jpg 


(祭拜先烈)

 

俯身,并非折断脊梁,

是让目光与英灵平视。

香烟一缕,是我们递出的

穿越烽火的信笺。

雨声喧哗,而寂静在碑文上凝霜——

那些被镌刻的年轻,

正用永恒的沉默,回应

我们短暂的喧嚣与哀伤。


微信图片_20250708163136.jpg 


(尾声)

 

雨停时,松针垂落清泪。

我抬起头,看见洗净的云层后

有鸽群飞过,翅尖抖落

一片片青天白日的残影。

墓园静默如砚,

而我们的步履,蘸着未干的雨水,

在归途,写下未完的铭文。

 

2025.7.8于腾冲

 

微信图片_20250708163139.jpg 

题目解析:

《湿途谒碑》:「湿途」点出冒雨前行的艰难与环境的潮湿,既指实景,亦隐喻历史的沉重与祭奠心情的凝重。「谒碑」是庄严的拜谒行为,「谒」字充满敬意,指向对先烈的崇敬。四字简洁有力,涵盖了外在行动与内在精神。

 

诗中蕴含的哲理与伏美言语:

 

1.  时间的缝合与记忆的叩问:「雨丝缝合着硝烟散尽后的山河残卷」、「每一粒雨点叩问墓碑的姓名」——将自然现象(雨)赋予深意,象征时间试图弥合创伤,而祭奠则是对逝去个体价值的反覆追认与呼唤。

2.  脆弱与坚韧的辩证: 「病躯如舟,载不动沉疴,却偏要在此刻靠岸」、「虚弱是肉体的暗流,而意志是逆风的桅杆」——强烈对比凸显精神力量超越身体限制的决心,体现「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坚持与敬意。

3.  血脉的延续与精神的灌溉: 「雨水浇灌的并非寒意,是血脉里不肯干涸的河床」——将自然雨水与内在的精神传承(血脉)连结,强调先烈精神如同生命之源,滋养后人。

4.  对话与沉默的张力: 「俯身让目光与英灵平视」、「香烟一缕穿越烽火的信笺」、「寂静在碑文上凝霜回应我们短暂的喧嚣与哀伤」——描绘生者与逝者跨越时空的静默交流,庄严肃穆。逝者的「永恒沉默」是历史的定锚,对比生者的「喧嚣哀伤」,更显牺牲之沉重与祭奠之必要。

5.  铭记与未完成的使命: 「墓园静默如砚,而我们的步履写下未完的铭文」——将离去的步伐喻为在历史的「砚台」上书写。祭奠并非终点,生者的责任是继续铭记历史,并以行动续写这份由鲜血换来的和平与尊严。这「未完的铭文」是对未来行动的期许,是深刻的哲理结尾。

6.  意象的伏美与象征:「青苔漫上石阶的沉默」 (时间流逝与静穆)、「碑林如齿,咀嚼着未冷的时光」 (历史的沉重与记忆的鲜活)、「锈蚀的号角在胸腔深处骤然回响」 (沉睡的民族记忆被唤醒)、「洗净的云层后青天白日徽的残影」 (雨后清明与历史印记的重现)、「松针垂落清泪」 (自然的哀悼与纯净等意象,均富有画面感与深层象征意义,语言凝练优美。

 

这首诗试图捕捉了我在特定时刻的复杂心绪:身体的孱弱与精神的执着、雨水的冷冽与内心的炽热、个人的渺小与历史的宏大、当下的祭拜与永恒的追思。透过具象的场景描绘与抽象的哲理提炼,希望能传达那份对先烈深沉的缅怀与在湿漉漉的现实中坚持前行的敬意。


作者:曾晓辉,天体物理学博士、雕塑家,中华报业集团及中华时报传媒集团创办人。他于2000年创办广州新世纪艺术研究院,2009年在香港创办《中华时报》,2012年创办《中华新闻通讯社》和《中华摄影报》,并于2017年在伦敦创办英国《中华时报》。他还是《中华电视》及世界华人流行音乐联合会的创始人之一。

目前,曾博士担任香港美术学院及香港艺术研究院的教授与院长,同时担任粤港澳大湾区艺术联合会主席、中华科技协会和世界监督学会会长,以及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他曾在中国大陆的相关机构(包括广州市政府、广州马会、广东省铁路监理、广东省演出协会、广东省南越国文化研究院)等担任高级职务。其艺术作品广泛分布于全球,已被多家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

 


相关推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