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香港+852-23668288
大陆+86-13802512911

新闻线索 商务合作请联系:
hkctct@gmail.com
联系
我们
下载
APP
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吕国英:老虎打愈肥
  • 2025-07-15 10:34:36
  • 作者:艾 慧
  •    

老虎打愈肥

——吕国英哲慧诗章鉴赏(376

 

 

老虎打愈肥,蝇蚊拍犹盛。

武松众难及,重器复枉警。

 

欲壑吞国祚,罕治问存增。

奈何腐寄权,弄贪藐虚衡。

2023.13.03

 

《腐寄权》的警世洪钟——吕国英哲诗中的反腐忧思

 

吕国英先生的两组四句哲诗,仿若四记重锤,砸在时代沉疴之上,其声激越,其思邃远。短短四十字,却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剖开了反腐斗争的复杂肌理与深层困境,字字千钧,振聋发聩。

 

诗的开篇便是触目惊心的悖论:“老虎打愈肥,蝇蚊拍犹盛。”“老虎”与“蝇蚊”,巨贪与微腐,意象精警,对比刺目。“愈肥”“犹盛”二词,尤显力道,非静态描述,而是动态揭示——纵有雷霆手段,腐败却似拥有顽固生命力,在打压下暗涌、滋长,甚至呈现出一种畸形的“繁荣”。这并非否定成效,而是以诗人的锐眼,直指斗争的艰巨性与反复性,其讽刺之辛辣,忧思之沉重,令人心惊。

 

何以至此?诗人旋即点出关键矛盾:“武松众难及,重器复枉警。” “武松”者,个体英雄、铁腕清官之象征也,纵有万夫不当之勇,然“众难及”,终有力所不逮之憾。此非贬低个人英雄主义,而是清醒认识到,面对盘根错节的腐败网络,个体力量终如杯水车薪。“重器”者,国家法度、制度利剑也,本应是斩妖除魔的终极依仗,却“复枉警”——反复空悬、效能空转,未能发挥其应有的震慑与约束之力。这一对“个体局限”与“制度失灵”的深刻洞察,直指反腐核心痛点,其批判锋芒,锐不可当。

 

腐败之害,诗人以雷霆之笔勾勒:“欲壑吞国祚,罕治问存增。”贪婪如无底深渊,其饕餮巨口吞噬的,竟是国家根基与民族气运——“吞国祚”三字,何等惊心动魄!而治理成效如何?“罕治问存增”,一个“罕”字,道尽治理力度之大、纵深推进之难与成效不尽如意;一个“问”字,则饱含民众的疑虑、焦虑与深切叩问:腐败问题究竟多少是存量是多少为增是?国之根本,安能托付于这般“欲壑”之上?

 

究其根源,诗人一针见血:“奈何腐寄权,弄贪藐虚衡。”此乃全诗之眼!腐败非凭空而生,它如毒藤般“寄”生于“权”力之树。权力失范,监督缺位,才是腐败滋生的温床。而“弄贪”二字,活画出贪腐者玩弄权术、操弄规则的丑态;“藐虚衡”则是对形同虚设、软弱无力的监督制衡机制(“虚衡”)的彻底蔑视与嘲弄。制度之“虚”,正是腐败者胆敢“弄贪”的底气所在。吕先生以“腐寄权”三字生造一核心概念,精准道破腐败的本质,又以“弄贪藐虚衡”点明其猖獗的根源,其洞察之深,用语之狠,发人深省。

 

这首《腐寄权》(以诗中核心概念代称),绝非简单的现象罗列,而是凝聚着深沉忧患的哲理之思。它超越了对具体贪腐事件的抨击,直抵制度与人性的幽微处。诗中那“愈肥”的老虎、“枉警”的重器、“吞国”的欲壑、“弄贪”的权柄、“虚衡”的困境,构成了一幅令人警醒的时代图景。它是对反腐成效的严峻叩问,是对权力本质的深刻反思,更是对构建“实衡”、扎紧制度笼子、斩断“腐寄权”之根的急切呼唤。

 

吕国英先生以诗为刃,以哲思为魂,在这首浓缩的杰作中,敲响了震彻人心的警世洪钟。其力透纸背的批判精神与深沉的家国情怀,使之成为反腐题材诗歌中不可多得的箴言与利剑,锋芒所向,直指人心与制度的深处。

 

吕国英 简介

吕国英.png 

 

吕国英,文艺理论、艺术批评家,文化学者、诗人、狂草书法家,原解放军报社文化部主任、中华时报艺术总监,央泽华安智库高级研究员,创立“气墨灵象”美学新理论,建构“哲慧”新诗派,提出“书象·灵草”新命题,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专著十余部、艺术评论上百篇,撰著哲慧诗章两千余首。

 

主要著作:《“气墨灵象”艺术论》《大艺立三极》《未来艺术之路》《吕国英哲慧诗章》《CHINA奇人》《陶艺狂人》《神雕》《国学千载“牛”纵横》《中国牛文化千字文》《新闻“内幕”》《艺术,从“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论:“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是“墨”的未来;“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互为形式内容;“艺法灵象”揭示艺术终极规律;美是“气墨灵象”;“气墨灵象”超验之美;“书象”由“象”;书美“通象”;“灵草”是狂草的远方;诗贵哲慧润灵悟。

 



相关推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