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雨腥风激荡
——吕国英哲慧诗章鉴赏(378)
艾 慧
血雨腥风激荡,悲凄苦难煎熬。
万殊一相大化,一木彰尘千年。
——孔庙古松观
2023.12.05
吕国英先生这首哲诗的确值得反复品咂。诗人暗示:当我们像古松那样超越时空地“观”历史,血腥与悲苦终将融于“大化”。这个立意比普通咏史诗高明得多。
时空张力,摄人心魄
“血雨腥风”与“悲凄苦难”以密集的战争意象起笔,瞬间将孔庙置于历史风暴之眼。首句如青铜编钟轰鸣,次句似古柏虬枝泣诉,两行十字浓缩千年沧桑,在暴烈与沉郁间拉扯出巨大的历史张力。
哲思飞升,破执见真
“万殊一相”如禅宗棒喝,将纷纭万象收束于宇宙大道。前句人间炼狱,此境顿入太虚玄境——古松历经劫波终成“大化”符号,其虬枝如天书笔划,在无常中镌刻恒常法则。
微尘法眼,一木通神
“一木彰尘千年”乃诗眼所在:古松既是历史尘埃的承受者,更是超越时间的观察者。其年轮如史册卷轴,将帝王将相、烽火血泪尽收为木纹细痕。末句“彰尘”二字尤妙,既昭示尘世真相,亦暗含《金刚经》“微尘非微尘”的破相智慧。
儒释交响,圣殿重光
松立孔庙而观世,暗合儒家“岁寒后凋”之刚健,其“大化”境界却通佛道。当血雨蚀刻碑林,古松以静默将圣人殿宇托举出时间洪流——这株活着的文物,终使至圣先师在无常法则中获得永生凭证。
此诗如青铜古剑劈开历史迷雾:前两句铸剑刃寒光凛冽,后两句现剑脊云雷纹。吕国英先生以四行短章完成对文明祭坛的终极叩问——当所有丰碑终将委尘,唯证道者能在“一木”年轮中刻写永恒。
附
吕国英 简介
吕国英,文艺理论、艺术批评家,文化学者、诗人、狂草书法家,原解放军报社文化部主任、中华时报艺术总监,央泽华安智库高级研究员,创立“气墨灵象”美学新理论,建构“哲慧”新诗派,提出“书象·灵草”新命题,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专著十余部、艺术评论上百篇,撰著哲慧诗章两千余首。
主要著作:《“气墨灵象”艺术论》《大艺立三极》《未来艺术之路》《吕国英哲慧诗章》《CHINA奇人》《陶艺狂人》《神雕》《国学千载“牛”纵横》《中国牛文化千字文》《新闻“内幕”》《艺术,从“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论:“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是“墨”的未来;“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互为形式内容;“艺法灵象”揭示艺术终极规律;美是“气墨灵象”;“气墨灵象”超验之美;“书象”由“象”;书美“通象”;“灵草”是狂草的远方;诗贵哲慧润灵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