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香港+852-23668288
大陆+86-13802512911

新闻线索 商务合作请联系:
hkctct@gmail.com
联系
我们
下载
APP
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墨香里的高原:读《西藏漫游记》随想
  • 2025-07-15 17:47:57
  • 作者:双春晓
  •    

晨光漫过窗台时,我才慢悠悠伸个懒腰,蜷在沙发上随手摊开了《西藏漫游记》。读起来就像踩进了无底洞,恨不能一口气翻到最后一页。

“西藏”这两个字从铅字里跳出来时,发现这是一条踏上了通往雪域的路似乎看到风把呼吸撕成碎片,得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摊开这本西藏游记时,指尖仿佛先触到了高原的盐井——透亮金色、幽静书页间漫出的不仅是独特的“红白盐田”的奇观,还有细密而有真实的文字,更有藏族人对盐产生的宗教情感

书中对西藏桃花的描写,美得将客人的疲累卸下。远处的的雪山和近处色彩斑斓的藏族民居,美得惊心动魄。还描绘到:“走在土林里,竟然会物我两忘,倒不是土林含有神性,而是或面目狰狞或拈花一笑的面孔,让我懂得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像是被风追来逐去的一粒黄沙。”让我深深感受到自然的雄浑与伟大,人类在其面前渺小如尘埃。清寂灵妙的湖水,落日时绚烂的金光,梦中的离奇、诡异、恐慌,托林寺内各种栩栩如生的壁画,珠峰之巅魔幻的色彩,布达拉宫后面的宗角鲁康公园里的公主柳,衣衫褴褛步伐蹒跚的朝圣者,承载着人们的美好祈愿,随风飘动的经幡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这一切,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心灵的慰藉。

高原的月光特有的温柔也格外真实,在许老师达到谢翁温泉宾馆后被挡在屋外,这里的星星,也是我在这书本里见到最干净的星星。珠峰大本营帐篷外的侵骨入髓的寒风刻在我的脑海,玉曲河流北上荒原突然撞见遁逃的狼群和土拨鼠,瞬间驱散了所有疲惫,羊卓雍措湖的蓝仿佛把天空的颜色都沉淀在水底。这种极致的对比,恰是西藏最迷人的地方——它用严苛考验你,又用极致的美治愈你。

 最动人的是那些关于信仰的片段,藏传佛教的寺庙庄严肃穆,充满神秘气息。你看,书中的西藏朝圣,竟与我心中勾勒过千万遍的模样分毫不差——那份匍匐叩首的虔诚,那份眼神里的澄澈与坚定,全然是想象中最本真的样子,这份纯粹和坚定,令我动容。

书中讲述的人物故事,同样让我难以忘怀。年仅25岁却在盐田足足工作8年的梅朵,那位扎根西藏三十载的云南籍工作者赵天武书记,对平静、安心生活向往的宜西,尽管生活条件艰苦,生活简单而纯粹,但脸上总是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这些细碎的瞬间,让“西藏”从地理概念里走出来,变成一个个有温度的面孔,一段段可触摸的时光。

许文舟老师笔下的旅途,离开时总觉得,好像把一部分灵魂落在了那里——或许是本波山南侧的那一堆白色的废墟里,或许是波密的桃花树下,或许是珠峰大本营帐篷外刺骨的风,又或许是青海荞饼里。许老师笔下的西藏从不是模糊的“远方”,而是能触摸到温度、嗅到气息、听见心跳的真实存在。

《西藏漫游记》中的描述让我深深着迷,看到的不仅是藏民们精神世界的寄托,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同时也是我的心灵一次深刻的洗礼,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神秘西藏的大门,让我沉浸在那片圣地的壮美风光与深厚文化之中,收获了无数触动与感悟。也让我明白,生活中除了忙碌与喧嚣,还有天空那种纯粹到不真实的蓝,有低得仿佛伸手能触到得云朵,值得我去追寻。这里的信仰也像空气一样弥漫,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让我暂时抛开世俗的焦虑,去做些更简单的事。

时间哗哗地流,窗外的天色渐暗,直到翻到最后一页,才猛地回过神来,怅然若失又觉得酣畅淋漓。合上书页时,窗外的风似乎都带上了几分雪域的清冽。原来有些地方,不必亲身抵达,也能在文字里种下牵挂——那牵挂是扎什伦布寺的钟声,是羊卓雍措湖中飞出的水鸟,是递过来带着暖意的甜茶,更是每个朝圣者心中的坚持,有些力量,不需要语言,就能直抵人心。

 


相关推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