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川普25日在华府接待南韩总统李在明,他在会面前发文提到右翼阴谋论,但在备受瞩目的川李会上未再提起,也避开台湾等敏感议题,让李在明惊险躲过「泽伦斯基时刻」。南韩总统李在明(Lee Jae Myung)本周访问美国期间就朝鲜半岛无核化议题发表谈话,北韩今天为此称李在明是个「伪君子」。
李在明早前在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发表演讲。(路透社)
自6月上任以来,李在明一直寻求与拥核的北韩改善关系,并矢言要与平壤建立「军事互信」,但北韩表示无意改善与首尔的关系。
南韩是华府重要的区域安全盟友。李在明25日访问位于华府的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时表示,当「朝鲜半岛找到一条无核化且和平共处之路」时,首尔与华府的联盟关系将「升级到全球水平」。
自2019年时任美国总统川普与北韩领导人金正恩峰会破局以来,北韩一再表示绝不会放弃核武,并宣称北韩是「不可逆转的」核武国家。
北韩官媒北韩中央通信社(KCNA)指出,李在明先前「假装有意与北韩恢复关系」,但最近的言论却暴露他是一个「对抗狂」和「伪君子」的真面目。
北韩中央通信社又说,李在明提到「无核化,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如同试图抓住天上浮云一般」。
北韩中央通信社今天表示,北韩「坚持不放弃核武、不放弃国家尊严和荣誉,这立场始终不变」。
在第一个任期内曾3度与金正恩会晤的川普,此次与李在明见面时表示,他希望与金正恩再次会面,时间点可能就在今年。
李在明与川普白宫相见欢 惊险躲过「泽伦斯基时刻」
美国总统川普(右)25日在华府接待南韩总统李在明(左)期间未提起敏感议题,让李在明惊险躲过「泽伦斯基时刻」。(路透社)
美国总统川普25日在华府接待南韩总统李在明,他在会面前发文提到右翼阴谋论,但在备受瞩目的川李会上未再提起,也避开台湾等敏感议题,让李在明惊险躲过「泽伦斯基时刻」。
官员与分析家表示,高峰会是川普(Donald Trump)与李在明(Lee Jae Myung)的首度会晤,尽管一开始出现不祥预兆,但大致上依照南韩期望的方向进行。
最重要的是,李在明躲过他们最害怕的场景,也就是在椭圆形办公室遭到突袭,类似今年2月川普就美国军援与俄乌战争斥责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时引发的激烈口角。
全球经济研究所(Institute for Global Economics)主席全光宇(Jun Kwang-woo,译音)表示:「川普没有让李在明难堪,双方似乎试图避开敏感议题,象是南韩在中国与台湾紧张局势中的政治立场。川普现在可能没有余力与李在明制造紧张,因为他已经因其他国家的摩擦承受压力。」
首尔梨花女子大学(Ewha Womans University)国际研究教授李雷夫(Leif-Eric Easley)说,「李在明总统在椭圆形办公室举行的记者会,进行得似乎比预期顺利」,提到川普支持李在明的对北韩方针,并表示乐于与北韩领导人金正恩接触。
然而,南韩究竟将同意为2万8500名驻韩美军分摊多少费用,目前还有相关重要问题有待解决;此外,关于仓促谈成的关税协议,也还有许多细节尚待厘清,而且尚未以书面形式确立。
美对韩关税降至15% 李在明:对美投资3500亿美元包括造船合作基金
川普宣布美韩达成贸易协议 对韩关税降至15%
但李在明避开了部分观察家担忧将发生的火爆冲突,他们担心在北韩大力推动核武与弹道飞弹发展并与俄罗斯深化关系之际,这将导致长期的同盟关系在公开场合上破裂。
所幸,李在明与川普表现出友好且相互恭维的气氛,同时避开了棘手的贸易与国防议题,并化解与去年12月南韩政治危机有关的潜在冲突。
在两人今天将于白宫见面的几个小时前,川普在社群媒体发文问「南韩发生了什么事?看起来象是一场清洗或或革命」,并表示他将在与李在明会面时提到这个问题。
川李会结束后,李在明在华府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活动上谈笑风生地表示:「在我今天与总统川普会面前,他在真实社群(Truth Social)发了一篇非常具威胁性的贴文。」
李在明说:「我的幕僚担心我们可能面临泽伦斯基时刻。但我知道我不会陷入这种处境。因为我读过川普的著作『交易的艺术』(The Art of the Deal)。」
在李在明解释调查人员展开的突袭是与政治危机有关,且仅侷限于美韩共同营运基地的南韩那侧后,川普缓和语气,并称他稍早发出的言论可能是「误解」与「谣言」。李在明办公室表示,两人私下讨论时,川普没有再度提起此议题。
两人在椭圆形办公室会谈时,并没有发生戏剧性的冲突,他们的对话充斥着相互赞美与温暖话语,还谈到川普与金正恩之间的「良好关系」。
总部设于首尔的世宗研究所(Sejong Institute)副所长郑成长(Cheong Seong-chang)说:「这场峰会顺利结束,没有发生戏剧性场面。」
但郑成长指出,保持模糊意味着南韩自己的政策目标没有获得回应,包括要求美国批准进行核燃料再处理,以及修改与造船有关的美国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