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夫名者,实之宾也。今有以“国际”为号之文学奖,敛金甚夥,评委匿形,频举逾常,其伪岂可不察?溯其源,主事者罗凡华也。海外文林未谙其迹,然此人早撼中土,先假钟南山院士之名,酿作权讼风波。初,商贾鬻“新冠能量饮”,扬言得罗氏所掌“钟南山创新公益基金会”之许。越明年春,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严正声明:罗氏所称之会早更其名,冒“钟南山”三字已涉律例之禁。
更有甚者,复僭冰心先生之清誉。其哲嗣吴青女士尝于《中华读书报》郑重申明:“冰心奖主办权隶于中国作家协会等机构,未蒙授权者,不得擅于海外举事。”其辞铮铮,若日月之悬天。
然观其海外所为,则云雾缭绕:东瀛有“日本冰心文学奖”,英伦传“冰心儿童文学奖”,皆云获家族认可,然遍查文牒,未见片纸授权之约。名实相违,一至于斯!
忆去岁星洲之会,罗氏化名“四海”,挟中州村正,慨掷万金,唯求录影宣此奖于域外。时余承组会之责,许其请而纳其资。然事竟乖离初约:村正忽为主讲之宾,接旗宴饮,俨然论坛枢要。待邀议后约,则百般推搪,前诺如露如电。观其迹,冒名牟利,欺世盗名,岂非当代李鬼之流耶?
统而观之,罗氏所为,初冒院士之名,继袭文豪之号,复设评奖之局,而终无一事可验其实。昔者子产有言:“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今名实淆乱若此,世之君子,可不慎欤?故曰:立身处世,当辨真伪于浮名之外,察虚实于行迹之中。若但见旗号张扬,不究授权真伪,则宵小之徒得以横行,清正之士反受其污。愿天下士人,共鉴斯义。
《中华时报》编委会
来源:北美文学家园
一个以“国际”冠名的文学奖,收取不菲费用,从未公布评委,举办频率高于别的文学奖,其真相值得追问。
【本调查报告收到一些反馈意见,做了部分修改,以此为正式版本。】
世界华文文学“大事记”中,肯定不能错过一个以文学名家为旗号的“大奖”。它同时颁给了两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英国)和索因卡(尼日利亚),还有知名的中国作家;另一方面,在一串“获奖”名单上,一些人不但在文学圈里寂寂无闻,连其“获奖”作品集也无法查到。为了还原真相,海外调查小组收集了十几位海外华文作家亲身经历的资料,完成了翔实的事实调查,并抽丝剥茧,为大家揭开了该奖的来龙去脉。
“获奖”被当场取消
纽约华文诗人、作家黑丰于2024年3月收到北京朋友发来的首届“国际冰心文学奖”(简称“国际冰奖”)征稿通知。在朋友建议下,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填写资料,通过电邮提交了作品。
到5月上旬,黑丰收到“国际冰奖”组委会的“2024世纪玫瑰朗诵会暨首届国际冰心文学奖东京颁奖大会邀请函”。邀请函第一段为“……诚邀您作为获奖代表莅临会议”,意思表达很明确,他“获奖”了。
根据征稿通知,投稿截期是5月30日,他却在投稿截期前已然“获奖”,这种操作相当反常。
黑丰在5月10日和6月3日连续收到两封内容相同的邮件,内容概述如下:
1. 选择赴日:自行选择,8月18日赴日本参加终评、采风及颁奖大会,如需组委会签证服务和旅游服务,另行安排深度服务。
2. 选择邮寄:不参加赴日本活动,待终评和日本东京颁奖大会结束后,由组委会免费邮寄证书和奖牌。
信中特别注明“不参加赴日本活动,待终评和日本东京颁奖大会结束后,由组委会免费邮寄证书和奖牌”。
6月4日,黑丰又收到“国际冰奖”组委会的邮件。电邮除了声称“如果赴日参加颁奖大会有困难的作家,可以选择邮寄或指定网址下载证书”外,还指出要加“组委会罗老师”的微信。事后得到证实,罗老师即是组织者罗凡华。加微信后,罗凡华急着要求通话。他向黑丰“汇报”说:“您的作品获奖没问题,不在银奖之下……”并说:“纽约还有人想参加,您现在还可以向我们推荐……”
第二次通话“汇报”涉及到费用。罗凡华说,参会费每位13,000元人民币,费用包括住宿、旅游等(时间是8月21日至8月26日,8月21日报到入住,8月26日退房,共五晚,主要游览东京、大阪、京都、奈良)。往返机票还需要自理。只要参会(参会必须交钱),得奖是一定的。他预计7月4日抵达纽约,希望与黑丰等人见面,黑丰答应。其时,黑丰对“国际冰奖”已产生了疑问。
黑丰与罗在曼哈顿咖啡厅见面时,就直觉不对头。他表示不去东京了。罗说:黑丰老师,对不起,您如果不去,那奖我就只好取消了。黑丰同意取消。他想,如果这是严肃的大奖,有严肃的评委,怎么可能因人不到场就取消奖项?只要获奖,无论你在哪里,哪怕天涯海角,即使你缺席,也要把奖牌奖金奖品寄给你。
罗的做派是当场决定你获什么奖项,一个人拍板取消奖项。
等着天上掉馅饼
纽约面会时,罗凡华告诉在场的另一位纽约华文诗人可以获银奖。这位诗人如期汇出费用,于8月赴日本东京参加首届“国际冰奖”颁奖典礼。据“国际冰奖”公众号宣布,这位诗人果然获得银奖。(“国际冰奖”公众号名为19001005;19001005代表冰心生日。)
然而,更多的海外华文作家跟黑丰有相似的经历。比如,北美作家E,在投稿后收到电邮回信,称应征作家可以“选择邮寄”:“不参加赴日本活动,待终评和日本东京颁奖大会结束后,由组委会免费邮寄证书和奖牌。”E按要求加上组委会罗老师的微信(微信号绑定的电话号码据查即属于罗凡华)。罗先是用文字方式问:您决定邮寄证书吗?显然是给E不必去日本而可以邮寄得到证书的选择。但是在随后的语音通话中,罗告诉E,得奖作家需去日本领奖,须缴20,000元人民币费用。
E称自己写诗是业余爱好,不会因领奖而让家庭承受经济负担。
罗说:不去日本就等着天上掉馅饼吧。
欧洲华文作家R和Y也有类似经历。
R得知须缴会务费2,980元和9,000元旅游费,感觉不对头,决定放弃到日本参加颁奖大会。
Y投稿后收到邀请函得知“获奖”,罗凡华通过微信通话告诉Y,因为有人投诉收取太多的会务费,现在不收会务费,改成赞助费。
Y:赞助费是多少?
罗:至少3,000,愿意多交也可以。
Y:能得到什么奖呢?
罗:就看你缴多少钱。
Y:这等于是买奖。
罗:这样理解也可以。你要是不来,这个奖肯定就没有你的份,我们给别人了。很多人在排队等着交钱。某某作家马上交钱了,你还不快缴。
Y找某某作家核实,该作家非常生气,说姓罗的就到处散布谣言,说她全家都会去。
Y不认同强迫缴费,决定放弃。
罗凡华其人其事
时间追溯到2024年,元旦过后,有两位不速之客在中间人引荐下抵达东京,造访旅日华文作家黑孩。黑孩颇感意外,但来人不断提到几个熟人的名字。既然是老友们的朋友,黑孩打消了顾虑,开始听他们提出举办“国际冰奖”一事。这两人便是自称“四海”的罗凡华和自称“安军”的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安永军。
罗凡华何许人也?海外作家们并不知情,他已经在国内闹出了动静,与大名鼎鼎的钟南山院士挂上了钩,并引出一段侵权纠纷。此事起因是涉案单位中惠健康、悦神健康等公司兜售“新冠能量饮”,称该产品得到罗凡华为代表(法定代表人、理事长、秘书长)的“钟南山创新公益基金会”授权,并展示一段罗凡华声称授权的视频。
2022年3月21日,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发布了关于“新冠能量饮”的声明,点名罗凡华:“本单位全称为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简称钟南山医学基金会),是目前经授权使用‘钟南山’名称注册的唯一基金会,视频中罗凡华所称的北京钟南山创新公益基金会已于2020年9月更名为北京荟聚英才公益基金会,更名后该基金会因侵权以及违规已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声明指出,钟南山院士及该基金会从未推荐过“新冠能量饮”及其他任何商品;罗凡华的基金会冒用“钟南山”名称,该基金会涉及侵权以及违规。
在东京,罗凡华通过黑孩认识了日本华文女作家协会会长弥生以及创会会长华纯。罗自称用500万日币(当时相当于 25 万人民币)在大阪注册成立“BEST国际贸易株式会社”,愿出资5万人民币在全球启动“国际冰心文学奖”,希望日本华文女作家协会担当承办单位。
罗凡华说服女作家协会加盟,在微信上建立了包括安军、罗凡华、黑孩、华纯和弥生在内的“国际冰心文学奖”组委会,推动该奖。可是此后,任何关于“国际冰奖”的事务都未曾在群里讨论过,基本上是罗跟黑孩、弥生等人点对点单独联系。
2024年2月,“国际冰奖”组委会发布了首届“国际冰奖”征稿通知;其实早在1月就有首届“国际冰奖”的征稿通知发布,只是传播不广。2月再次发布的征稿通知是在日本华文女作家协会作为承办单位后,并由弥生广发海外华文文学圈,此延揽多至二十几个海外社团陆续加入后援单位,引起较大反响,海内外不少作家应征投稿。5月,“国际冰奖”的公众号也发布了征稿通知。
对照不同时间发布的征稿通知,发觉征文内容不断被改动。以3月12日的发布为例:“在世界各地报纸、期刊、出版社、网络平台公开连载或已出版的作品集,小说、散文、诗歌体裁,发表或出版时间不限。投稿可采用中文,须附作者简介、作品简介、作品内容(全部或主要部分,扫描或拍照图书10页以上,或全部电子稿,不收实物图书)、个人标准照片、作品封面照片,须注明著作出版时间、出版单位、个人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不管什么时候发布征稿通知,投稿截期都是2024年5月30日。
“国际冰奖”的来龙去脉
安军提议黑孩出任“国际冰奖”评委主任。不久,罗凡华对黑孩说:不要你做评委主任,我要让你拿金奖。
黑孩拒绝。她认为,假设自己又是组织者又是获奖者,这个奖就不干净。黑孩提出罗凡华不可以一个人决定谁能获奖,于是追问评委是谁。罗称不能公开评委名单。他还说即使黑孩拒绝拿奖,照样给她颁金奖,诺贝尔奖照样给拒绝领奖的人发奖。原来议定“金奖”“银奖”等奖项类别,但是罗凡华自说自话,改为凡报名者皆可入奖。黑孩坚决反对。
黑孩认为,“国际冰奖”没有可以公示的评委,报名者都可以拿奖,是对冰心的亵渎;“国际冰奖”是罗凡华一个人的商业行为,将会变成一个笑话。她于4月正式退出“国际冰奖”,她推荐的作家朋友也都退出。她向弥生会长表示:你们如果承办,请不要提我的名字。如果提我的名字,我绝对会采取相应措施。我想参加的是真正的文学奖,而不是你们现在的一地鸡毛。
从首届“国际冰心文学奖”在日本开始筹备起,华纯多次就一些关键问题向罗提问,不断与之发生争论。她始终认为:文学奖要保持其权威性和诚信、公正,就应公布评奖流程,避免暗箱操作和“一言堂”。
比如,评委问题。在华纯的追问下,罗凡华无法自圆其说,总是含糊其辞。他对华纯说,由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张清华教授带领博士硕士班进行刷选,列出优秀作品名单。他说过去在国内评奖也都是这样。华纯打电话求证,发现并非如此。罗凡华又说会邀请儿童文学家曹文轩担任评委。后来也都不了了之,完全是敷衍之词。不久华纯发觉自己被排除在组委会之外。
再比如,财务问题。罗凡华嗅到了“国际冰心文学奖”的商机来自国内,他不指望海外华人作家能带来多大利润。罗凡华几次流露过这样的言论:第一届我投一点资金,让国内一些小地方的作家跑到日本来领奖,回去后宣传得了一个国际顶级奖,会产生连锁反应,就可以向更多报名“国际冰奖”的人收钱了。
不久,因罗凡华到处联系海外作家,索取高额的会务费,北美作家A、亚洲作家B、欧洲作家C向华纯投诉。
A说:罗凡华声称只要报名都能获奖,奖金是2,500元人民币。罗凡华想利用作家A在文坛的威望和号召力,提出要A配合,先交会务费 2,980 元,以此带动海外更多人跟随在后报名缴费。罗凡华保证等A一家来到东京颁奖会场,再全部归还A交的会务费。A很快发现罗凡华到处散布说A已经带头缴费了,制造一种假象,目的是让更多海外作家上钩。这令她非常愤怒,认为是罗凡华的骗局。
A对华纯直言不讳地说,举办国际文学奖本是海外作家倾心支持的好事,但其操作手段令人不安,罗凡华变相收费,很不靠谱。她提醒华纯务必要让日本华文女作家协会与之切割,立即中止合作。
至此,“国际冰奖”完全暴露出彻头彻尾的商业化运作,已经偏离文学活动的本质。
6月19日,华纯紧急与弥生商量,鉴于海外有多人投诉,决定停止与罗凡华的合作关系。6月19日和6月24日,华纯约上弥生与安军进行了3人的电话会议,表明日本华文女作家协会中止合作的意见。华纯本人于6月19日通知罗凡华,她退出“国际冰奖”,不再参与任何活动。
颁奖典礼在幕后秘密推行
随着日本华文女作家协会的退出,弥生和罗凡华于2024年6月28日分别向海外各团体和个人发出延期通知:“2024首届国际冰心文学奖颁奖大会原定于2024年8月22日上午在日本东京举行。因故延期举办,举办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然而,首届“国际冰奖”颁奖活动尚在幕后推进,并如期于2024年8月22日在东京举办。8月24日,“国际冰奖”公众号发布了“首届国际冰心文学奖东京大会成功举办”的公告。摘要如下:
经过三轮严谨细致的评审与筛选,最终评选出了30位优秀作家荣获首届国际冰心文学金奖和银奖。
上海作家ZL……(注:共列出12人名字),以及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西班牙、德国、荷兰、泰国、挪威、捷克、法国、菲律宾、匈牙利、奥地利等17个国家共计30位作家获得金奖和银奖。
奇怪的是,公告称共有30位作家“获奖”,却只列出12人名字。12人中,两人来自美国,其余10人来自国内,包括ZL作为知名作家,以一本被翻译成日文版的书获得金奖。更奇怪的是,30人中的其余作家是谁,来自哪个国家等等,信息均付阙如。这个公告让人怀疑是否真有30位作家“获奖”。
罗凡华在其后改变说法。据2025年9月12日“国际冰奖”公众号文章,罗凡华称:“首届国际冰心文学奖在东京成功邀请全球14位作家获奖。”他后来对美国华文作家蔡维忠称首届有14人“获奖”。首届“获奖者”人数变成了14人,而不是30人。改变“获奖者”名单的做法露出了可疑马脚。
在后来“国际冰奖”公众号的文章中,新披露一个首届“获奖者”的名字是弥生。弥生没有真正退出“国际冰奖”。据在场的日本作家D观察,首届“国际冰奖”颁奖会参加人数不到30人,弥生出席,任主持人并领奖。据后来的“国际冰奖”公众号发布,她继续参与了第二届活动。
没有公布评委名单,没有公布评选规则,所谓“经过三轮严谨细致的评审与筛选”,就是一句空话。
“获奖”作品查不到
“国际冰奖”组委会在8月24日同一天,既公布第一届“获奖”结果,也发布了第二届征稿通知。第二届征稿通知对于投稿的规定是:“投稿可采用中文或英文,须附2000字以内介绍作文组委会公众号发布内容(注:原文如此),也是出版作品集内容,2000字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组成,作者简介、作品简介(主要是出版或发表情况说明)、作品内容选读1800字以内(全部或主要部分,扫描或拍照图书10页以上,或全部电子稿,方便评审阅读作品内容,不收实物图书)、个人标准照片、作品封面照片,须注明著作出版时间、出版单位、个人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请注意,第二届只要求递交作品内容选读1800字以内。
据“国际冰奖”公众号12月30日发布的“第二届国际冰心文学奖英国伦敦颁奖会通知”中的颁奖须知:“入围者,组委会通过邮箱和微信协商邀请自费参加终评会和颁奖大会,颁奖大会上揭晓获奖名单,包括金奖、银奖和提名奖,未参加颁奖会的入围者,视同放弃奖项,入围者与获奖者比例另行通知入围者。”
“未参加颁奖会的入围者,视同放弃奖项”,此规定将“国际冰奖”不缴费参会就取消获奖的原则进行到底。罗在第一届时口头上对多名作家所说的的话,到了第二届出现在正式通知里成为明文规定。
“国际冰奖”公众号2025年6月30日宣布:第二届“国际冰心文学奖暨世界华语文学奖”颁奖会2025年6月28日在伦敦国王学院举行。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作家古尔纳和尼日利亚作家索因卡,国内知名作家ZK(金奖)等35位作家“获奖”。
虽然第二届“国际冰奖获奖者”中有两名诺贝尔得主和一名国内知名作家,但是,许多“获奖”者却在文学界鲜为人知。同样,多数“获奖”的海外华文作者在海外作家圈内也是陌生人。为此,我们不妨把一些海外(英国和美国)“获奖作品”列明此处:
《在大英博物馆修复历代古书画的方法》
《鳞片》
《诺邓古韵》
《藏地密码》
《藏地密码》
《我不想》
我们通过百度、Google(谷歌)、微信搜索,查不到这六个人的“获奖”作品集(图书)信息。这就奇怪了,因为正式出版的书都能在网上查到。
《藏地密码》是一部传播颇广的长篇小说,作者是何马;没查到这两个“获奖者”有正式出版《藏地密码》一书。据其中一位作者后来提供资料,指明这是另一本书中的一章。现在不能否认这作品以某种形式存在,但是他们获奖的作品章节小标题不代表一本完整著作的书名。读者可以查证。
2024年8月24日发布的第二届“国际冰奖”征稿要求是:“在世界各地报纸、期刊、出版社、网络平台公开连载或已出版的作品集(图书或电子图书),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等文学范畴的体裁,发表或出版时间不限。”以上所有作品都不符合“公开连载或已出版的作品集(图书或电子图书)”的标准,有的可能甚至不符合“文学范畴的体裁”的标准。
这些作品是否以作品集的形式正规出版成了疑问。即使是出版了,它们的文学质量也没有得到检验。因此,“国际冰奖”获奖作品的整体文学水平没有得到文学界的承认。
至于第二届“国际冰奖”是不是也像第一届要求缴费,下面引出几个例子加以证明。
罗凡华要求日本作家D交30,000元人民币会务费和旅游费用,还要自付来回机票。罗还让D转告其他作者,只要肯投稿肯交钱都可以获奖。D认为自己不能干这种事。
华纯与国内某大学大学文学院博士后PC是熟人,当得知罗凡华公布的名单上PC将在第二届“获奖”,华纯将所知内幕告诉PC,好让他有所预判。PC这时说钱已经交了。结果,PC前往伦敦领奖,成为第二届35个“获奖者”之一。
2025年10月17日,罗凡华通过北美作家蔡维忠向调查小组传达,收费是事实,第二届收费分为三种情况。1、向每个参加颁奖的“获奖者”收取4万元人民币,机票自理;2、收5万元人民币,包括代理机票;两者包括会务和旅游等费用;3、收2万元人民币,作为参加会议三天的会务费。
他称所有“获奖者”都交了钱(见下文)。
由此可知,第二届“国际冰奖”和首届的做法如出一辙,缴费发奖,无钱无奖。
频率加快,规模扩大
“国际冰奖”公众号2025年6月30日在宣布第二届结果的同时,宣布了第三届“国际冰心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文学奖”暨“世界华语文学奖”征稿方案。征稿要求与第二届类似,只要求递交“作品节选1800字以内”。8月30日公布更多关于第三届的信息:2026年1月15日至20日,主办方将在新加坡举办第三届“国际冰心文学奖”暨“世界文学大奖”颁奖大会。奖项包括:第三届“国际冰心文学奖”、第五届“国际青少年冰心文学奖”、“世界华语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因卡文学奖”。
评委和嘉宾包括:国内知名作家ZL, ZK,古尔纳、索因卡等28人,四海也名列其中。四海即是罗凡华,主办人在这里成了嘉宾和评委。而且,在公布的28人名单中,根本没有区分谁是嘉宾谁是评委,也没有说明哪个评委负责哪项奖。
不妨替该奖总结一下:
第一届“国际冰奖”颁奖于2024年8月24日在日本东京举行,共有14人“获奖”;
第二届“国际冰奖”颁奖于2025年6月28日在英国伦敦举行,共有35人“获奖”;
第三届“国际冰奖”颁奖将于2026年1月15日在新加坡举行。
第一届与第二届之间相隔10个月,第二届和第三届之间相隔6个多月,都是间隔不到一年,且加快了步伐。从第一届到第二届,“获奖”人数增加了不止一倍。第三届除了“国际冰奖”以外,还设置了两个以诺奖得主冠名的奖项,以及其它奖项。“国际冰奖”及相关奖项呈现出频率加快,规模扩大的趋势。
第三届“国际冰奖”颁奖活动目前还没有举行,但罗凡华为邀请美国作家蔡维忠“获奖”,披露了一些重要细节。以下是他们之间2025年7月微信通话的摘要。
一、罗凡华许诺“获奖”。
罗凡华:第三届现在已经确认在新加坡举行,1月15号开始开会,大概有5天到6天的会议;现在郑重邀请你参加,并获奖。
罗在邀请蔡维忠“获奖”后才问他出版了几本书,有什么作品。
未经评选就许诺“获奖”的做法,上面已有先例,也与在征文截期前就通知“获奖”的做法一致。
二、“获奖”要先缴费。
罗凡华告知蔡维忠,在新加坡逗留时至少要给组委会缴25,000元人民币的旅行费,含5晚酒店住宿,交通费用和晚宴的各种开支。此外,往返机票自理。住房条件是两人一间标准房,四星级酒店。住单间的人至少要补交5,000块钱人民币。
罗凡华还说,第二届35名“获奖者”和第一届14名“获奖者”都到场参加颁奖,并交钱。第二届最年轻的得奖作家是国内某大学文学院博士后PC。他缴的费用比别人多。
蔡维忠问能不能不去颁奖现场,在美国领奖。
罗凡华说:不可以,获奖者必须去现场;我跟他们说,你不交钱就是吃霸王餐,他们都交了钱。
蔡维忠问有没有奖金。罗说第一届有奖金,ZL拿了日元20万奖金,等于人民币1万块钱,其他人没有奖金。(在后来的一次通话中,他称第一届获奖者最低获得了1500元奖金。)第二届全部没有奖金。
三、评委不看作品。
罗凡华说,他统一负责评委会和组委会的协调工作。他并表示,现在愿意承认自己是评委的是国内作家ZL和ZK。有一些人不承认是评委但愿意做评委工作;冰心奖在国内办了20多届,评委的阵容是非常强大的。他们有的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评委就不公开他的名字。
他强调评委是存在的,并说:我现在跟你坦白地说,第一届没有公告,第二届也没有公告,第三届到今天也没有公告。评委也不需要看书,就看一下版权页,证明书的存在就行。评委不要去把那本书都念了,否则需要太大的工作量。你也要知道我们还是有难处的。
结束语
通过十几位海外作家的亲身经历,对照“国际冰奖”的公布,人们可以看清所谓“国际冰心文学奖”的运作实态。它打着文学的旗号,却在做着亵渎文学的事。迄今举办的二届不仅没有透明的评选机制,而且其奖项设置和运作方式更像是一场以名利为导向的商业买卖。“国际冰奖”组委会甚至宣布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连续举办三届“国际冰奖”,而且增添多项奖项,大有加强商业运作的趋势。该奖邀请一些名家参与或“出席”,为其站台,但是仍然改变不了其违背正规文学奖的本质。
在海外文学界,绝大多数作家选择与之保持距离,不参与。这已表明了海外作家在整体上的一种态度。当文学被营销手段和虚名裹挟,人们自然会质疑:这样的奖项究竟在褒扬什么?是否对文学真正表达了爱心?
文学创造力是一种纯粹的心灵力量,它不靠文学奖提升,更不是可以用暗箱去炒作的商品。文学奖应该是作家维持心灵纯粹的试金石。是真是假,一试便知。
遗憾的是,“国际冰心文学奖”,从一开始就不文学,也不“冰心”。
“国际冰心文学奖”海外调查小组
2025年10月21日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中华时报》致力于提供全面多元的新闻报导, 旨在从不同角度分析讨论时事。本报刊登的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