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当代艺坛的青年力量中,袁野以深厚的艺术修养、坚实的学术根基和炽热的社会服务精神,逐渐绽放光彩。身为中国致公党党员与艺术学博士,他不仅于书画创作与理论探求中硕果累累,更凭借其独特的侨界背景与深沉的公益情怀,长期致力于美育普及与社会服务工作,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艺术家“以艺育人、以文化人”的使命与担当。他的艺术之路,是一场不负韶华、以丹青书写时代的深情实践。
艺术之路:从学院到画院新锐
袁野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绘画专业,后获推免至澳门城市大学攻读艺术学硕士及博士学位,主攻中国画与书法学、艺术教育方向。他现任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珠海市区教育局美育艺术顾问,澳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评委,香洲区新阶联理事等职,代表作有《秋居隐逸图》《落薇图》《听涧图》等。其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重要展览并屡获殊荣,多幅作品被省级美术馆和文化机构收藏。
侨海报国:推动内地与澳门文化交流
作为中国致公党党员,袁野始终秉持"侨海报国"的宗旨,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推动内地与澳门的文化艺术交流。他曾多次在两地举办个人画展,参与策划并参展多项重要艺术活动。2022年,他在澳门城市大学"驱动"青年艺术交流展中荣获最佳创作奖,同年获得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水墨世界——中国国家画院与澳门城市大学艺术家交流成果展"优秀作品奖。此外,他还在澳门"交融"年度艺术青年创作展览中获策划奖和优秀作品奖,这些成就为促进港澳与内地的文化融合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疫前线:彰显党员责任担当
袁野的社会服务意识同样令人钦佩。疫情期间,他主动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坚守在抗疫一线,为澳门居民提供咨询、协助核酸采样等工作,展现出致公党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他表示:“疫情当下,做事不能含糊。每个人都是这场战役的英雄,我也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美育浸润:中国书画艺术进社区校园
除此之外,袁野长期致力于美育普及与公益文化传播。自2021年起,他在珠海多个社区、文化中心以及学校,开展过公益讲座、课堂等活动,据统计服务居民文化宣传1658余人,开展公益文化宣传讲座40余场,公益讲座服务于526于人,其中长者居百分之70%,开展网络公益课堂点击观看人数8000左右于次,在省市区举办画展,提高公益文化交流宣传等活动,观展平均人数60—70余人。
2025年,他作为主讲人参与香洲区教育局“画里有话”系列艺术讲座,走进多所中小学,以生动易懂的方式讲述中国书画艺术与文物背后的家国故事,激发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袁野深入推动"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通过系统性、持续性的艺术教育活动,将专业艺术资源引入基层。他主导的"画里有话"系列讲座已覆盖香洲区十余所学校,惠及师生近5000人,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这些讲座不仅从艺术史角度解读传世名作,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让美育真正融入日常教学环境。同时,他还在社区开展"美育进万家"活动,通过书法、国画等传统艺术形式,让美育渗透到不同年龄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实现美育的全龄段覆盖和全方位浸润。
2025年5月9日下午,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展的“美育浸润——中国书画名家名作鉴赏与实践艺术”讲座中,袁野作为主讲嘉宾,与师生进行了深入互动。出席活动的有珠海市人大常委会常委刘江成、致公党珠海市委会委员孙仕伟、珠海市人大代表求伟芹、珠海市政协委员苏伟坤、致公党珠海市直七支部主委陈少敏等多位领导嘉宾,以及中山大学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工程学院的部分师生。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昕主持此次活动。在中山大学的讲座中,他播撒下的艺术种子,必将在学生未来的学习、科研乃至人生旅途中悄然生长,绽放异彩。这份对美的感悟与追求,让学子在探索微观电子世界的同时,不忘仰望星空,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与力量,成长为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底蕴的卓越创新人才。活动结束后,学院党委书记王克为他颁发证书表示感谢,期盼他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发挥模范作用,为中山大学美育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他还积极参与“公益成人书法课程”“墨香缅先烈”等活动,推动书法艺术进社区,引导居民以文明方式传承传统文化。在湾仔中学“知常书社”揭牌仪式上,袁野捐赠书法作品并被聘为特聘导师,助力校园美育建设。
艺术新篇:入选画院再启征程
近日,袁野成功入选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第五批院聘艺术家,这是对他艺术成就的充分肯定。李可染画院作为国家级艺术机构,旨在继承和发扬李可染先生的艺术精神,袁野的加入,也预示着他在未来艺术道路上的更多可能。
不负韶华,丹青为证。袁野以笔为媒,以心为境,在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之余,更以致公党党员和侨界青年的身份,积极回馈社会,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艺心向党”,什么是“以美育人”,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用艺术书写青春与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