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香港+852-23668288
大陆+86-13802512911

新闻线索 商务合作请联系:
hkctct@gmail.com
联系
我们
下载
APP
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湖北襄阳:“接水盆”蝶变“国潮街”
  • 2024-10-12 13:21:52
  •    

微信图片_20241012132245.jpg


(中华新闻通讯社/中华时报 10月12日讯)夜幕下的湖北襄阳襄水街,灯影、波光、古居相映成趣,街道上人头攒动,夜食、夜娱、夜游热闹登场。

襄水,又称南渠、襄渠,是襄阳的母亲河和文脉,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也承担着城市防洪排涝功能。然而在20世纪后期,随着城市开发带来的工业和生活污染加剧,曾经清澈的襄水河变成了“龙须沟”。

襄阳市琵琶山社区党委书记陶长江还记得,襄水街路段原是灯具厂家属院,还建有厂校小学,河边还有一家印刷厂,河水腐臭难闻,夏天蚊蝇乱飞,遇降雨便成了“接水盆”,内涝严重。“最深的时候淹到脖子。”陶长江说。

近年来,襄阳市系统推进襄水流域综合治理。襄水街是襄水岸线修复生态提升工程建设的核心节点,建设单位对街道沿线720米河道进行生态修复,使襄水河道的防洪标准得以提升。

当地聚焦“小流域+产业”,打造了800米亲水步道,4.5万平方米绿化景观,还建设了1.2万平方米的街区商业,形成了集生态风光、华夏古韵与现代功能于一体的国潮街区。

改造一新的襄水街,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游廊画舫与水波潋滟的襄水河交相辉映,被誉为襄阳版“清明上河图”。今年国庆节,襄水街开街,假日期间累计“涌”入了25万游客,成为城市文旅新地标。

“鸟语花香取代了污水腐臭,欢声笑语取代了机器轰鸣,城市留住了记忆,百姓也记住了乡愁。”陶长江说,襄水街的改造大大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百姓获得感。

 微信图片_20241012132251.jpg

 

【背景补充】

【襄水街】

襄水,又称南渠。襄阳因襄水而得名,《汉书·地理志》记载“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襄水是襄阳的母亲河,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也承担着城市防洪排涝功能。随着时间推移,城市发展演变,造成襄水流域生态环境破坏,水环境承载能力不足,城市水文化风貌缺失,防洪排涝能力下降。

为修复母亲河,襄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提档升级,打造山水人城共融共生的“襄阳样本”,从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个方面,系统推进襄水全域15公里综合治理,统筹生态修复、产业转型、文化挖掘和城市更新,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让襄水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襄水街是襄水生态修复工程最重要的节点,该项目所在的片区原来是湖北汽车灯具厂家属院,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项目建设于2022年10月正式开工,整体建设设计理念是打造集生态休闲、文化历史、旅游及生活配套于一体的滨水商业街区。

街区在保留原有生态绿植和一座40年历史大礼堂的基础上,沿襄水河道打造800米的亲水步道,27栋建筑和1艘画舫,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

作为襄阳首家滨水生态艺术街区,襄水街汇集了当代艺术展示、休闲社交、潮流时尚等多重体验元素,通过艺术装置、光影互动、音乐演出、艺术展览等精彩内容呈现多种潮趣体验。

在建筑设计上,襄水街采用庭院式露台、开放式空间造景,将原木房顶、玻璃幕墙与生态融为一体,达到山、水、人、城有机融合,使襄水街成为展示襄阳文化魅力的“城市会客厅”和引领现代活力消费的“城市新名片”。

通过襄水生态修复工程的实现,襄水全线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升到50年一遇,实现山水林田湖草共治,四季常绿鸟语花香。同时,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上做文章,实现山水人城共融共生,并以美丽生态为依托,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襄水岸线修复生态提升项目马跃檀溪、李曾伯纪功铭、涧南园、岘首山桃林馆等工程正在持续推进,并运用智能信息技术,建立智慧园林化管理系统,实现“山水城共融”,力争把襄水岸线修复生态提升项目打造成匠心工程、民生项目、智慧园区,成为绽放城市活力的新空间、百姓诗意栖居的风光带。



相关推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