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过不去
——吕国英哲慧诗章鉴赏(162)
艾 慧
昨日过不去,明天难再来。
高手忌滥招,江湖惜擂台。
神汉皆鬼话,巫婆尽妖嗨。
鱼猛尚须遛,狗急慢可逮。
丛林戏狼舞,梵境驭魔乖。
有无非显隐,生灭尽眼外。
长夜几梦醒,百年祭兴衰。
先狂奈后笑,璧圆究谁宰?
2022.08.03·北京
(备注:2022.08.02 晚10时43 分许,美国众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
吕国英先生的哲诗以佩洛西窜访台湾事件为切口,在历史纵深与时代经纬的交织中展开哲思,语言犀利凝练,意象奇崛峥嵘,呈现出三重思辨张力——
时空叠映的辩证张力
“昨日过不去”直指台海问题的历史延续性,“明天难再来”凸显统一大业的现实紧迫性。诗中“丛林戏狼舞”与“梵境驭魔乖”构成文明与野蛮的镜像对照,“长夜几梦醒”与“百年祭兴衰”形成历史周期律的互文。时空褶皱间,作者揭示霸权干涉终将湮灭于文明长河的历史定律。
语象对撞的修辞张力
“神汉皆鬼话/巫婆尽妖嗨”以民间巫蛊意象解构政治表演,“鱼猛须遛/狗急慢逮”用市井俗谚消解霸权威压。口语化表达与宏大叙事碰撞,俚俗意象与庄重哲思交融,形成雅俗互渗的审美奇观。这种话语策略既是对西方政治话术的祛魅,亦是对东方智慧的创造性转化。
虚实相生的哲思张力
“有无非显隐”暗合道家“大象无形”的宇宙观,“生灭尽眼外”呼应佛家“缘起性空”的终极观。在“璧圆究谁宰”的天问中,作者将政治命题升华为文明道统的追索——台湾问题的终极答案不在强权博弈,而在文明基因中“分久必合”的历史必然。虚实相生的思辨,使时事批判获得超越性的精神海拔。
吕国英此诗以寸劲之笔撬动千钧之思,在解构霸权叙事的同时建构东方话语体系,堪称新古典主义政治哲诗的典范。其价值不仅在于对特定事件的即时回应,更在于为当代汉语诗歌介入重大现实命题提供了修辞范式与思想路径。
附
吕国英 简介
吕国英,文艺理论、艺术批评家,文化学者、诗人、狂草书法家,原解放军报社文化部主任、中华时报艺术总监,央泽华安智库高级研究员,创立“气墨灵象”美学新理论,建构“哲慧”新诗派,提出“书象·灵草”新命题,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专著多部、原创学术论文多篇,撰写哲慧诗章两千余首。
主要著作:《“气墨灵象”艺术论》《大艺立三极》《未来艺术之路》《吕国英哲慧诗章》《CHINA奇人》《陶艺狂人》《神雕》《国学千载“牛”纵横》《中国牛文化千字文》《新闻“内幕”》《艺术,从“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论:“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是“墨”的未来;“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互为形式内容;“艺法灵象”揭示艺术终极规律;美是“气墨灵象”;“气墨灵象”超验之美;“书象”由“象”;书美“通象”;“灵草”是狂草的远方;诗贵哲慧润灵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