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香港+852-23668288
大陆+86-13802512911

新闻线索 商务合作请联系:
hkctct@gmail.com
联系
我们
下载
APP
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援老抗美专题采访公告及部分参战老兵简介
  • 2025-08-27 18:06:51
  • 作者:王龙得
  •    

 

图片1.jpg 

 

各位援老抗美老兵及家属、相关单位与社会组织:

据史料记载:1962.02-1978.04,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派出19个工程大队,其中1962.02-1963.03派出3个大队,1968.09-1978.04派出16个大队,计7万余人;8个高炮大队计2.1万余人;4个地面警卫大队,2个工程维护大队,1个舟桥大队,以及医院、汽车团等后勤保障部队参加援老抗美战争,投入兵力总计11万余人。

中国为了支援老挝人民救国斗争,中国人民志愿军组成援老部队,远赴异国他乡,在崇山峻岭中浴血奋战,用青春与热血铸就了中老友谊的丰碑。他们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修路架桥、防空作战,为老挝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更展现了中国军人的担当与风骨。

为铭记这段峥嵘历史,传承老兵精神,香港《中华时报》和老挝中国青年合作发展协会联合推出“援老抗美”专题报道,通过寻访亲历者、记录真实故事,还原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让更多人了解援老抗美将士的英勇事迹,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更为新时代老挝中国青年的合作与发展提供友谊基础。

本公众号受邀现特向全社会征集援老抗美老兵资料、出国参战物件等并邀请参与采访,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集对象

曾参与援老抗美相关工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及相关工作人员(包括但不限于作战、工程、后勤等岗位人员)。

二、采访内容

1. 老兵在老挝的战斗、工作经历及难忘故事;

2. 援老抗美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对中老友谊的理解;

3. 老兵对青年一代的寄语与期望。

三、参与方式

1. 有意向的老兵或家属可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 联系人及电话:

王龙得:15331730127(中国)

              020 591222000(老挝)

丁一凡:020 99467566(常驻老挝)

杨沾华:15011019982(常驻北京)

邮 箱:928863114@qq.com(请注明“援老抗美采访征集”)

图片2.jpg 

(微信扫一扫)

一段历史,需要被铭记;一群英雄,值得被致敬。期待各位老兵或知情者积极联系我们,让这段尘封的记忆重焕光彩,让援老抗美的精神代代相传。

四、其他说明

1. 采访形式可根据老兵实际情况选择面谈、电话或视频采访,我们将尊重老兵意愿并做好隐私保护;

2. 本次采访不收取任何费用,相关报道将在《中华时报》报纸及新媒体平台刊发。

 

【部分参战老兵简介】

杨其学、男、汉族,1950年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三阁司镇石岭村,1971年1月入伍,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86928部队,在老挝的部别:空军高炮43团5连(空军高炮15师43团711大队)隶属303支队,驻防老西线、新西线。在老挝期间担任过雷达排的一测手、副班长、班长职务,荣获过三等功。因在援老抗美期间腿部受伤,于1977年3月11日退伍。

 

 

王远才,男,汉族,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人士,于1973年11月应征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80552部队任驾驶工作在老挝期间在后勤部运输装备股工作(二炮工程兵252团725大队)驻防新东线。部队回国后部队到了安徽52基地,安徽省祁门县,1977年底部队又转场到大西北青海海西州德呤哈56基地,在德呤哈1978年又回汽车连任一排1班长,于1982年回到家乡云南省绥江县在当地财政局上班,于2002年退休了,退休后因喜欢收藏,参加云南省绥江县收藏家协会,曾任担任副主席,平时喜欢收藏点,古玩,字画,青花瓷,奇石等之内的东西,自己开有一间收藏馆。

 


李夫合,男,汉族,1944年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朱田镇石沟村。1964年11月入伍,济南军区55453部队;1975年年底开赴老挝担负抗美援老修建公路任务。援老筑路期间筑路工程队734大队301支队驻防新东线(济南军区工程兵112团,曾用代号323大队、7481部队、6082部队、55453部队、52779部队、51364部队、51639部队,1985年改为28军工兵团,1999年改为山西省军区预备役工兵团)。

1982年转业回到家乡,从事食品站工作,后到乡政府工作,先后负责过计划生育、文教卫生、宣传和人大等工作,不论哪项工作,都与群众打成一片;2004年退休后,一心孝敬老母亲,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大孝子;2014年被评为沂蒙“最美孝子”;2015年获得第六届“沂蒙十佳敬老楷模”。

 


 

图片20.jpg

 

郑之美,男,汉族,1952年出生,现年73岁,现居住于湖北省秭归县两河口镇二甲村三组。1969年入伍到第二炮兵8336部队(二炮工程兵179团719大队),执行核试验战斗任务,驻防孟北线、老西线及新西线沥青路面铺设、丰帕线重建任务(曾用代号8336部队、80579部队,1976.04改为基建工程兵352团,代号882部队、00362部队,1984.12撤编集体转业)。

1975年1月回国休整,紧急参加(原昆明军区)平息沙甸武装反革命叛乱(后党中央定性为沙甸事件),本部协同(原昆明军区第14野战军)战斗,在执行周任务过程中,协同穿插、组织爆破,导致左眼、双耳受伤;1975年10月随部队转场至新疆马兰766核试验基地,参加核试验,1976年3月带病回乡至现居住地务农。

 


图片25.jpg



相关推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