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晓辉
晨起津门披晓光,
东风助我意飞扬。
千里云涛须臾越,
扶桑初日正舒长。
抵得东瀛兴未央,
故人笑靥暖如阳。
街衢恍若昔时貌,
久别扶桑入梦乡。
檐角风铃清韵袅,
枫庭茶沸晚香飘。
此会当须深自惜,
他年再话情未央。
释义:
1. 晨起津门披晓光:
释义:清晨在天津(津门是天津别称)醒来,身上披拂着破晓时分的晨光。
意象/情感:点明出发时间(清晨)、地点(天津),用“披晓光”形象地描绘沐浴在晨光中的情景,隐含启程的清新与期待。
2. 东风助我意飞扬:
释义:和煦的东风仿佛在助力,让我的心绪(意)更加轻快飞扬。
意象/情感: “东风”常象征春天或顺遂,这里既指实际的风,也隐喻旅途顺利。“助我”赋予风以主动性,与“意飞扬”共同表现作者轻松愉悦、意气风发的心情。
3. 千里云涛须臾越:
释义:千里之遥、翻涌如波涛般的云海,转瞬之间(须臾)就被飞越了。
意象/情感: “云涛”形容高空云海的壮阔与动态美。“须臾越”极其夸张地形容飞行的迅捷,强调现代交通的速度感与穿越时空的奇妙体验。
4. 扶桑初日正舒长:
释义:飞抵日本(扶桑,古称日本的代称)时,初升的太阳(初日)正舒展着它绵长(舒长)的光芒。
意象/情感: “扶桑初日”点明目的地(日本)和抵达时间(日出时分)。“舒长”描绘朝阳冉冉升起、光芒逐渐铺展的宁静悠远景象,暗示旅程顺利结束,新的一天/新的体验开始。
5. 抵得东瀛兴未央:
释义:到达日本(东瀛,另一古称)后,我的兴致(兴)依然高涨,丝毫没有减退(未央)。
意象/情感: “兴未央”直接表达作者虽经旅途却毫无倦意,反而充满兴奋与期待的状态。“未央”意为未尽、未已,强调兴致之浓。
6. 故人笑靥暖如阳:
释义:老朋友(故人)带着笑脸(笑靥)前来迎接,那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暖如阳)。
意象/情感: “故人”点明是旧友重逢。“笑靥”生动描绘友人欢喜的笑容。“暖如阳”是明喻,强烈传达出友情带来的温暖和喜悦,是抵达后最动人的瞬间。
7. 街衢恍若昔时貌:
释义:熟悉的街道(街衢)仿佛(恍若)还保持着旧日(昔时)的模样(貌)。
意象/情感:“恍若”带有一丝似真似幻、记忆与现实交织的感觉,表达重游故地的熟悉感与一丝感慨。
8. 久别扶桑入梦乡:
释义:阔别(久别)已久的日本(扶桑),如今竟像在梦乡(入梦乡)中重现。
意象/情感: “久别”点明时间跨度。“入梦乡”将眼前景与往昔记忆、梦中思念重叠,强调久别重逢的梦幻感与不真实感,也隐含思念成真的欣慰。
9. 檐角风铃清韵袅:
释义:屋檐角(檐角)挂着的风铃发出清脆悠扬(清韵)的声响,余音袅袅(袅)。
意象/情感:选取典型日式意象“风铃”,通过听觉(清韵袅)营造宁静、清雅的氛围,体现日本风情。
10. 枫庭茶沸晚香飘:
释义:栽种着枫树(枫)的庭院(庭)里,茶水沸腾(茶沸),夜晚(晚)的茶香(或混合着枫叶的香气)飘散(飘)。
意象/情感: “枫庭”点明日式庭院特色。“茶沸”是视觉与听觉结合,描绘煮茶的动态。“晚香飘”是嗅觉,融合茶香与夜晚庭院的气息。此句描绘典型的日式夜晚庭院品茗场景,充满闲适雅致的情调。
11. 此会当须深自惜:
释义:这次(此)的相聚(会),我们应当(当须)深深地(深)自己(自)珍惜(惜)。
意象/情感:直抒胸臆,表达对此次难得重逢的无比珍视。“深自惜”语气恳切郑重,强调珍惜之情发自内心。
12. 他年再话情未央:
释义:待到将来(他年)我们再相聚畅谈(再话)时,这份情谊(情)依然深厚绵长,永无尽头(未央)。
意象/情感:展望未来重逢。“情未央”与前面的“兴未央”呼应,是全诗核心情感的升华。强调友情不仅此刻深厚,更将历久弥新,绵延不绝。以充满希望的期许作结。
整体总结:
这首诗生动记述了笔者清晨从天津出发,飞越千里云海抵达东京的旅程。重点描绘了抵达后与故友重逢的温暖喜悦,以及在熟悉又充满日式风情(风铃、枫庭、品茶)的环境中共处的温馨场景。诗中洋溢着旅途的轻快、重逢的激动、对异国风物的欣赏,以及对这份深厚情谊的无比珍视和对未来再聚的殷切期许。语言典雅凝练,意象优美,情感真挚动人。
2025.8.28于东京
作者曾晓辉博士简介:
曾晓辉博士(1968-),广东龙川人。就读过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获南京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后转向艺术,师从雕塑泰斗潘鹤及油画家郭绍纲教授。
2003年创立广州新世纪艺术研究院。2009年在香港创办《中华时报》(现为全球华人主流媒体),并陆续拓展《中华新闻通讯社》、《中华摄影报》及英国《中华时报》。联合发起《中华电视》及世界华人流行音乐联合会。
现任香港美术学院及香港艺术研究院院长、多所大学教授,并任粤港澳大湾区艺术联合会主席、中华科技协会会长、世界监督学会会长等职。
学术著作丰富(艺术理论与历史)。雕塑创作富人文关怀,作品获全球多家美术馆、艺术馆典藏。积极参与国内外文旅规划(如张家界、贺兰山、上海及大坂世博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