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早已稠
——吕国英哲慧诗章鉴赏(546)
艾 慧
老酒早已稠,玄友何处忧?
莫忘约醉日,未竟尤不休。
2023.08.04
老酒稠时见深衷
——吕国英哲诗《老酒早已稠》中的时间与追寻
吕国英先生的四行小诗,像一枚被岁月包浆的温润玉石,握在手中能感知时光的重量,贴在耳边可听见永恒的潮声。这二十个字里,藏着中国诗学最动人的密码——将哲学的玄思融于日常的意象,让永恒的追问栖息在当下的杯盏之中。
“老酒早已稠”,起笔便是时间的艺术。酒液在陶坛中无声陈化,水分渐逝,精华愈浓,恰似人生阅历沉淀后的精神结晶。一个“稠”字,既道出物质的转化,更暗喻生命的醇化——时光剥夺了鲜烈,却赠予了深长。而“玄友何处忧?”的陡然转折,将具象之酒引向浩瀚之思。玄友者,可解为智慧之友、哲思之伴,亦可是诗人内心另一个自己。这一问,问的是天地逆旅中灵魂的栖居,问的是浮世纷扰里心忧的归宿。
三句忽忆前约——“莫忘约醉日”,仿佛时光深处传来的钟声。醉非俗世酣饮,而是精神层面的沉醉,是与真理、与美、与永恒相契的狂热时刻。末句“未竟尤不休”如金石铿然,五字道尽生命的态度。这五个字与首句“老酒早已稠”形成深邃的张力:老酒是时间的沉淀物,是过往的结晶,自带静默与圆满;而“未竟不休”则是面向未来的号角,是生命不息的涌动。这一静一动,一圆一缺,构成了生命最深刻的矛盾与动力。
吕国英此诗,妙在将中国诗学的比兴传统与哲学追问完美融合。老酒为兴象,玄友为哲思,醉约为契悟,未竟是修行。它描绘的是一种智者的生命状态:历尽千帆,内心已如陈酒般醇厚丰盈,却依然保有一份少年般的赤诚。这是“知天命”后的“尽人事”,是真正的成熟与年轻、厚重与轻盈的合一。
这首哲诗告诉我们:最深的智慧往往藏在最朴素的语言里。当我们在喧嚣时代感到迷茫时,或许该启一坛精神的陈酿,在与古今玄友的对话中,寻找那份“未竟尤不休”的勇气。愿我们都能品咂这杯稠酒,在时光的沉淀中不忘热望,在永恒的追问里继续前行——为那些美好的、未竟的事业,永远不休。
附
吕国英 简介
吕国英,文艺理论、艺术批评家,文化学者、诗人、狂草书法家,原解放军报社文化部主任、中华时报艺术总监,央泽华安智库高级研究员,创立“气墨灵象”美学新理论,建构“哲慧”新诗派,提出“书象·灵草”新命题,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专著多部、原创学术论文多篇,撰写哲慧诗章两千余首。
主要著作:《“气墨灵象”艺术论》《大艺立三极》《未来艺术之路》《吕国英哲慧诗章》《CHINA奇人》《陶艺狂人》《神雕》《国学千载“牛”纵横》《中国牛文化千字文》《新闻“内幕”》《艺术,从“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论:“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是“墨”的未来;“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互为形式内容;“艺法灵象”揭示艺术终极规律;美是“气墨灵象”;“气墨灵象”超验之美;“书象”由“象”;书美“通象”;“灵草”是狂草的远方;诗贵哲慧润灵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