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云低垂,雨丝如织,广州城于濛濛水色中悄然显出轮廓。车窗外的景致流淌而过,熟悉的流花湖在烟雨迷离中向我迎来,湖畔矗立着我曾倾注心血创办的「广州新世纪艺术研究院」——此处不单是砖瓦楼台,更是心中一处被时光浸透的旧日精神家园。
研究院里,刚从伦敦归来的我麾下中華時報英國總分社盧社長,携带着远方的风尘与锐气,与我相对而坐。茶杯上氤氲的热气如思绪般升腾,我们谈的既是中華時報的国际视野与深耕本土的双向旅程,亦是中华文脉远播异域与回归故土的回环。言谈方歇,中華時報副社長江坤便接续起数字化浪潮的议题:当文字即将羽化蜕变为跃动的视频光影,我们便商定要尽快将短而精的声画新篇,奉献给翘首以待的读者。古老的墨痕,正悄然融入奔腾的数据流中,于时代喧哗间寻找新的回响——此乃中華時報拥抱新时代之必然步履。
晚宴灯下,宴席间人声交织如潮。与《涛声依旧》词曲作者、著名音乐家陈小奇先生、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会长高翔先生等故友围坐,杯中物映着十三载春秋——此夜我们围炉共商的,正是由我与陈小奇老师等前辈于2012年亲手播下的种子——「世界华人流行音乐联合会」的换届与发展方向要务。烛影摇红间,当年创立时激扬文字的豪情犹在耳畔,而今夜我们以指尖蘸着茶汤,在桌案上勾勒未来五载的发展经纬。经典旋律的缔造者与守望者们在此相聚,涛声如旧,弦歌未绝,那贯穿三十年的音符长河,将在新的河床上奔涌出更壮阔的声浪。
席间亦见中山大学钟晓青教授的身影,我们曾一同跋涉于张家界奇峰、罗霄山深谷、贺兰山隘口,将大地上的壮阔山河,点化为人间可亲可游的纸上蓝图。广州市体育职业学院前卢书记、作家黄祯祥先生等亦在座。杯盏交错间,思想与情谊如雨丝交融——这席间弥漫的,哪里是寻常宴饮之气?分明是时代涛声里,一群文化旅人彼此辨认灵魂印记的灯火。
夜深沉,我踏上赴深圳返香港的列车。窗外灯火飞掠如星河流淌,窗内只余铁轨的节奏低鸣。雨滴在车窗上蜿蜒出清亮细痕,每一道都似命运刻下的微小注脚。世界奔忙如斯,而此刻车厢里灯火温柔,竟自成一隅静谧天地。
原来生命之深味,常在风尘仆仆的奔走间隙里被悄然啜饮。那窗上蜿蜒的雨痕,恰似我们今夜在时光乐谱上划下的新小节线——待黎明列车到站,便是新乐章轰鸣的开端。窗外划过的灯火,亦如流花湖的雨,是时光不舍昼夜的絮语;報社同仁、藝壇知己杯中的波澜,是无数心灵在时代长河中激荡的回响——它们终将沉淀为灵魂河床上温润如玉的珠贝,滋养着前行的步履。
七律·雨夜南行感怀
暮云泼墨染重楼,廿载烟波指上流。
報海移舟通遠訊,银屏焕彩缀新秋。
涛声犹带星斗转,雅集长随雨脚收。
且拾流光裁作雨,云笺半卷入深眸。
2025.09.15夜于广州至深圳动车C8027上
作者:曾晓辉,天体物理学博士、雕塑家,中华报业集团及中华时报传媒集团创办人。他于2000年创办广州新世纪艺术研究院,2009年在香港创办《中华时报》,2012年创办《中华新闻通讯社》和《中华摄影报》,并于2017年在伦敦创办英国《中华时报》。他还是《中华电视》及世界华人流行音乐联合会的创始人之一。
目前,曾博士担任香港美术学院及香港艺术研究院的教授与院长,同时担任粤港澳大湾区艺术联合会主席、中华科技协会和世界监督学会会长,以及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他曾在中国大陆的相关机构(包括广州市政府、广州马会、广东省铁路监理、广东省演出协会、广东省南越国文化研究院)等担任高级职务。其艺术作品广泛分布于全球,已被多家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