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公噬弱黎
——吕国英哲慧诗章鉴赏(609)
艾 慧
不公噬弱黎,苦厄困寒门。
穷劳蚀昏晓,苟存碾尘魂。
莫道苍昊仁,造化笑问恩。
终燃星烬火,自化无雨云。
2024.01.26
烬火焚厄,云心破困
——吕国英哲诗《不公噬弱黎》的生命力透
吕国英先生此诗,开篇便以冷峻笔墨撕开人间苦难的褶皱。“不公噬弱黎,苦厄困寒门”,“噬”与“困”二字如重锤落纸,将不公对弱者的吞噬、苦难对寒门的禁锢刻画得入木三分,没有丝毫粉饰,直抵生存的痛处。
继而“穷劳蚀昏晓,苟存碾尘魂”,更是将这份苦难推向极致。从晨光熹微到暮色沉沉,贫穷与辛劳如虫蚁般啃噬着时光;为了勉强存活,连灵魂都似在尘埃中被碾压,卑微到极致。这四句无一句空言,字字皆是对底层生存状态的深切观照,满含悲悯。
转折处“莫道苍昊仁,造化笑问恩”,笔锋陡转,打破了“天道酬善”的传统幻想。诗人直言不必称道苍天仁慈,连所谓的“造化”都似在嘲讽世人对“恩宠”的奢求,这份对宿命的清醒叩问,褪去了虚妄的慰藉,却多了份直面现实的勇气。
最动人在末句“终燃星烬火,自化无雨云”。即便身处绝境,如星子余烬般微弱的生命,仍要燃起抗争的火焰;即便无法呼风唤雨,也要将自己化作一片云——不依赖外力垂怜,以自身微薄之力对抗苦难,这份从绝望中生长出的自强,让全诗的悲怆升华为震撼人心的生命力量。
全诗以悲起笔,以勇收束,在对苦难的真实描摹中,淬炼出不屈的生命韧性,质朴字句里藏着滚烫的人文关怀,读来让人在沉重中见希望,在压抑中感力量。
附
吕国英 简介
吕国英,文艺理论、艺术批评家,文化学者、诗人、狂草书法家,原解放军报社文化部主任、中华时报艺术总监,央泽华安智库高级研究员,创立“气墨灵象”美学新理论,建构“哲慧”新诗派,提出“书象·灵草”新命题,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专著九部,著述艺术评论、学术论文上百篇,创作哲慧诗章两千余首。
主要著作:《“气墨灵象”艺术论》《大艺立三极》《未来艺术之路》《吕国英哲慧诗章》《CHINA奇人》《陶艺狂人》《神雕》《国学千载“牛”纵横》《中国牛文化千字文》《新闻“内幕”》《艺术,从“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论:“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是“墨”的未来;“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互为形式内容;“艺法灵象”揭示艺术终极规律;美是“气墨灵象”;“气墨灵象”超验之美;“书象”由“象”;书美“通象”;“灵草”是狂草的远方;诗贵哲慧润灵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