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香港+852-23668288
大陆+86-13802512911

新闻线索 商务合作请联系:
hkctct@gmail.com
联系
我们
下载
APP
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东山成隆行秋蟹寻味记
  • 2025-10-25 13:02:24
  • 作者:江坤
  •    

秋意漫过五岭,广州的十月依然草木葳蕤。我循着满城桂香,走进东山口的午后光影。逶迤的骑楼间,一扇朱漆木门悄然洞开,墨色匾额上“成隆行”三字沉着温润,仿佛江南水乡遗落在岭南的一枚闲章。虽有朦朦小雨依然赴约杨总。

图片1.jpg

还未入门,先听得流水潺潺。抬眼望去,青砖墙上悬着竹篾蟹笼,澄澈的水池里,大闸蟹正吐着细密的水泡。这些来自阳澄湖的客人,披着月光色的甲胄,螯足轻舞间,恍若文人挥毫时悬腕的姿势。

图片2.jpg

“好蟹如好玉,须得天地滋养。”江坤老师接过杨掌柜的赠书《蟹事宝典》,目光掠过满池秋色。他俯身细看蟹壳的纹路:“你们瞧,这背甲上的沟回,多像古籍上的篆刻。‘青背白肚金爪黄毛’八字真言,说的不仅是品相,更是千年养蟹人的匠心。”

图片3.jpg

一问杨总得知,此店已有25年有余,蒸笼升起白雾时,整个空间忽然安静。蟹的鲜香与陈年花雕的酒香缠绵,竟让这岭南秋日平添了几分姑苏韵味。侍者端上青瓷碟盏,蟹壳泛着温润的橘红,恰似晚霞浸染的太湖石。店内的顾客无不被老照片吸引!

图片4.jpg

“美食的要义,在于时节与火候的相遇。”他执匙品味,眼神忽然悠远,“这蟹黄里有太湖的月光,这蟹肉中带着江南的秋风。我们此刻咀嚼的,何尝不是陶渊明‘秋菊有佳色’的意境?”

谈及食蟹之道,他指向窗外:“东山口这些老洋房,当年住着的归国侨客,最懂兼容并蓄。正如这大闸蟹,虽生于江南,却在岭南得遇知音。你看这姜醋的调配,既承袭姑古法,又添了广府人偏爱的柔和。”

暮色渐浓时,蟹粉小笼在蒸笼里如白菊绽放。江老师轻提一个,薄皮间汤汁荡漾:“所谓至味,不在繁复,而在本真。这蟹粉小笼,恰似王羲之的《兰亭序》,看似随意,实则每一折皱都暗含章法。”

临别时,晚风送来街角白玉兰的清香。江坤立于骑楼廊下,望着霓虹初上的街巷悠然道:“在这个快餐时代,西贝预制菜风波求散去还能守住这般慢工夫,成隆行不只是卖蟹,更是在延续千年文脉。下次霜降,我们再来赏蟹可好?

图片5.jpg

回望时,店招在暮色中温润如初,而那句“人间至味是清欢”的慨叹,已随着蟹的余香,飘进了岭南的秋夜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