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新闻通讯社/中华时报11月7日讯)时值立冬,羊城煦暖如春。2025年11月7日,《宝相庄严·金石丝帛——宫廷佛画与古篆瘦金对话展》于广州新世纪艺术研究院展览馆静好启幕,一场跨越三千年的艺术对话,在绢帛与笔墨间悠然铺展。
展览以非遗认证的手绘工笔重彩绢本佛画,与宋代皇家瘦金体书法为双翼,勾勒出宗教文化与书法艺术相融的宫廷长卷。围绕“非遗传承”与“皇家气象”两大脉络,在禅意美学的引领下,透过佛画的绚烂重彩、瘦金体的清劲风骨,以及中山篆的朴拙金石气,展开一段穿梭千载的文化对谈。

广州新世纪艺术研究院院长、香港中华时报社社长曾晓辉先生为开幕式致辞
广州新世纪艺术研究院院长、香港艺术研究院院长、香港美术学院院长、中华时报传媒集团主席曾晓辉博士在开幕式上表示:“佛画丹青,不止于宗教。其内核所蕴,是仁爱、慈悲、和平、共住与智慧。本次展览以工笔重彩承袭壁画技艺,融宫廷绘画的严谨法度与禅宗艺术的空灵意境于一炉,旨在呈现非遗技艺在当代的活态传承。愿引领观者于墨色流转之间,感受东方美学的深邃与永恒;于时空对话之际,仿佛触碰到画家落笔时那一瞬的屏息。”他感言:“跨越千年的量子纠缠·只为今天的仰首。”

《药师经变图》(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传统美术非遗艺术研究院院长、三矾九染佛像工笔画工艺传承人郑继海先生讲解画作
尤为珍贵的是,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郑继海先生与宝相斋创始人王佳丽女士携手重现的《药师经变图》。两位艺术家以两年光阴,重续断章,将百年前流失海外的山西广胜寺元代壁画,再现在当代绢素之上。昔日僧侣“舍画保殿”的无奈,与美国博物馆中的孤影,皆在此刻获得回响;历史的泪痕,被一笔一画温柔接引,重返东方美学的源流。

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知名学者、艺术评论家熊少严教授为开幕式致辞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北京当代翰墨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宝相斋创始人王佳丽女士分享

香港中华时报社副社长江坤先生担任开幕式主持人
艺术评论家、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熊少严教授亦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王佳丽女士分享了她在重彩传承路上的体悟与坚守。仪式由香港中华时报副社长江坤先生主持,庄重中见温情。
为祝愿展览圆满顺遂,两位画家特赠观音与佛像予广州新世纪艺术研究院,以笔墨为愿,寄意艺术永续。

赠礼仪式


本展自2025年11月7日至9日,每日10:00至18:00,于广州新世纪艺术研究院展览馆静候知音。作品受版权保护,请勿拍摄,愿观者在立冬暖阳中,徜徉于这一场不冷不热、不疾不徐的禅艺时光。
展览现场:




(图/沛沛 文/珈珈)
出席嘉宾:
1,广州新世纪艺术研究院院长、香港中华时报社社长曾晓辉先生
2,香港中华时报社副社长杨鉴旻先生
3,香港中华时报社副社长江坤先生
4,香港中华时报社英国总分社社长 卢少芳女士
5,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广州教育学会副会长、知名学者、艺术评论家熊少严教授
6,广州市书法家协会监事长、隶书委员会主任 陈立华先生
7,广东省博物馆资深摄影师刘谷子先生
8,广东省博物馆馆员崔策先生
9,知名画家吴琚先生
10,法国广东协会会长、著名侨领、国际知名人士黄国萍女士
11,广州电视台摄影家协会副会长、中华摄影报顾问麦穗生
12,广州山水画研究学会、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山水画画家 刘景林先生
13,广东省老干部书画诗词摄影家协会副会长、广东省端砚协会副会长 李锐文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