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恋冬杪
——吕国英哲慧诗章鉴赏(608)
庄鸿远
春雪恋冬杪,霓虹醒晚城。
梦幻滞闲步,醉妙浴朦胧。
谁魅万象染?灵彰天地澄。
2024.02.20
灵象昭彰处,天地自澄明
——吕国英哲诗《春雪恋冬杪》赏析
吕国英先生以“哲慧”立诗,其短章常于浅白意象中藏深邃洞见。这首记于初春的诗作,便循着“立象”至“立念”的路径,让寻常景致生出超越性的灵韵。
开篇“春雪恋冬杪”,一个“恋”字写活了时序交替的微妙。春雪本是冬的余音,却缱绻在冬末的枝桠间,不似告别,更像温柔的回望。这抹清冷的“象”刚落定,“霓虹醒晚城”便携暖光而来——雪的静与灯的动、夜的幽与光的明,在傍晚的城池里相融,恰如“气墨”与“灵象”形质一体的美学主张 ,于虚实之间勾勒出鲜活的画面。
视线由景及人,“梦幻滞闲步,醉妙浴朦胧”更见心性。不是刻意的驻足,而是被眼前景致勾住了脚步;不是酩酊的沉醉,而是沐浴在朦胧光影中的浑然忘机。这份“醉妙”无关外物,全是人心与景致的相契,恰是“性灵作为精神最高层级”的自然流露,质朴得如同此刻的呼吸。
诗作的精髓在结尾的叩问与应答。“谁魅万象染?”将前四句的景与情轻轻提起,打破了单纯的写景抒情;“灵彰天地澄”则以“性灵彰显”作答,瞬间让万象有了归宿。这正是先生“灵象是象的远方”的诗化表达 ——不是春雪魅惑,也非霓虹动人,而是藏在天地间的性灵得以昭彰,才让混沌的暮色变得通透澄明。
短短六句,从冬末春雪到傍晚霓虹,从闲步之人到天地性灵,由具象入抽象,以“立象”支撑“立念”。读罢再品,只觉眼前的雪与灯都成了引子,最终落在心里的,是那份“哲慧润灵悟”的清明与隽永 。
附
吕国英 简介
吕国英,文艺理论、艺术批评家,文化学者、诗人、狂草书法家,原解放军报社文化部主任、中华时报艺术总监,央泽华安智库高级研究员,创立“气墨灵象”美学新理论,建构“哲慧”新诗派,提出“书象·灵草”新命题,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专著九部,著述艺术评论、学术论文上百篇,创作哲慧诗章两千余首。
主要著作:《“气墨灵象”艺术论》《大艺立三极》《未来艺术之路》《吕国英哲慧诗章》《CHINA奇人》《陶艺狂人》《神雕》《国学千载“牛”纵横》《中国牛文化千字文》《新闻“内幕”》《艺术,从“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论:“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是“墨”的未来;“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互为形式内容;“艺法灵象”揭示艺术终极规律;美是“气墨灵象”;“气墨灵象”超验之美;“书象”由“象”;书美“通象”;“灵草”是狂草的远方;诗贵哲慧润灵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