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通讯社/中华时报 2月16日讯)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工联会会长吴秋北,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工联会理事长黄国,全国政协委员、工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光如今日(2月21日)举行工联会「两会」前瞻记者会作重点简介。工联会将在3月初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两会)期间提交22项建议、提案和社情民意内容,促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湾区建设。
吴秋北重点介绍三项建议,包括:扩展「一签多行」至粤港澳大湾区内更多城市的建议;关于加强内地输港建造业劳务中介公司监督管理的建议;以及关于在河套区研究建立大湾区中医药行业合作研发中心的建议等内容。
吴秋北指出,「一签多行」可带动香港旅游业发展,刺激内地居民赴港,带动整体湾区的经济活力和便捷内地民众的出行需求。随着香港的交通和接待能力的提升,「一签多行」具备扩展湾区其他城市的条件。建议除现时深圳市外,选择以广州市为试点试行「一签多行」的第二个内地湾区城市,可先以广州户籍居民试行签注,再逐渐开放持广州居住证的非户籍居民申请签注;期望能最终扩展至大湾区范围内的内地城市居民均可办理「一签多行」签注赴港。
至于建造业输入劳工计划,现时已输入逾九千名建造业外劳赴港工作,两年间,外劳遭受不同程度剥削,归纳为三大问题:两地法律协调不足、住宿管理及支薪流程层层盘剥问题。吴秋北建议,参考香港注册建筑工人名单制度,赴港内地劳工直接在劳务经营公司登记注册,香港公司则只能从登记名册招聘外劳;并应成立以工会主导监督视窗,内地与香港工会互通个案资料,联合香港政府及相应地方政府提供劳资纠纷支持及协助调解。
吴秋北指出,大湾区拥有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但存在科研领域分散、标准不统一、国际化不足等问题。而河套区地处深圳与香港交界,享有跨境政策便利,可依托深圳的产业转化能力、香港的国际化科研环境及澳门的中医药海外推广管道,打造「内地+香港+国际」联动的中医药创新枢纽。因此,他建议:联合内地有关医疗衞生部门、内地高校、内地医药集团、香港医疗部门以及香港具中医药专业的高校,共同在河套区筹建大湾区中医药行业合作研发中心,结合各自所长,建立集「基础研究、技术转化、标准制定、国际认证、人才培养」于一体的世界级中医药合作研发中心,推动大湾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发挥「香港超级连络人」角色,助力中医药走向国际。
黄国重点介绍了两项提案及一项社会民意,包括:关于督办《南沙方案》深度落实的提案;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新质生产力职业教育培训学校和实习基地;以及关于设立港人在内地遇事求助机制的社情民意等。
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国务院于2022年6月印发实施《南沙方案》,支持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黄国指出,今年是验证《南沙方案》首阶段发展目标的重要时期,深入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深度落实《南沙方案》,需要进一步推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因此建议设立督办《南沙方案》深度落实机制,促进粤港合作专班采取「先易后难」方针,加快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订立南沙—香港培训体系,扩展职业技能互认;放宽执业及投资限制促进医疗协作。
黄国表示,为落实香港「八大中心」角色定位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但高端人才不足,中端职业和劳工人手方面均需谋划未来。现时小、中、大学在大湾区已有学校提供衔接香港的课程,然而职业培训这一块仍然空白。因此,建议构建顶层设计与协同机制:成立粤港澳大湾区跨区域协调机构;推行具有大湾区特色的「在港理论授课,湾区体验实习」学徒制教育实习体系;完善大湾区两地学历、资历及工作经验的互认机制:制定大湾区统一职业能力框架,建立覆盖「技能认证-学分互认-跨境就业」的湾区职业能力标准体系。
另外,黄国指出,越来越多香港居民选择到内地工作、生活、升学和养老等,伴随产生的民生问题也急需关注,例如跨境汇款、烂尾楼、房产纠纷、两地政府文书不互认、出入境政策和经商等事宜,工联会在过去数年总共接获近千求助个案,在香港没有政府部门让市民求助、咨询,对港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港人促进大湾区建设、对内地制度政策的信心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不利营造两地和谐关系。因此建议:设立专责机构或部门,接受港人在内地特别是湾区内地城市遇到的社会民生事务的求助、咨询和投诉,并积极协助解决,及时化解矛盾,增强港人信心。
马光如重点介绍两项社情民意及一项提案,包括:关于成立大湾区非紧急转运服务中心;关于设立港澳长者湾区九市交通优惠通用卡;以及关于建立专业服务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的提案等。
由于粤港澳三地政府联合推出「大湾区跨境直通救护车试行计划」以深圳为试点,其他大湾区城市内地港人对非紧急转运服务亦需求殷切。因此建议成立「大湾区非紧急转运服务中心」,提供信息、监管市场服务规范、服务素质、车辆安全规格等,并开通紧急服务热线和服务网站、小程序等,提高内地港人对服务及平台的认知度,并更好了解及安心使用非紧急转运服务。
现时大湾区各个城市凡有居住证的内地港澳长者享有当地免费或优惠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安排,但未能享有跨市公交优惠福利。没有居住证的内地港澳长者,则未能享有公共交通优惠。马光如建议:湾区九市联合发行一款以固定价钱售卖的「大湾区长者优惠通用卡」,方便长者于九市间出行,更好支援到内地养老的港澳长者。
马光如指出,现时香港会计界、法律界人士选择在湾区执业日渐增加,但缺乏宣传平台以及对外展示的平台及机会;目前没有官方平台让落户企业查找香港的专业人士提供相关服务,因此建议构建「专业服务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在内地相关部门的构建和领导下,汇总大湾区执业的香港律师、香港会计师等香港专业服务行业人士的清单,并接入粤省事、广东政务服务网等公共政务服务平台,让大衆,企业等可以更容易认识、联络相关专业领域的人士,发挥双赢作用。
工联会在「两会」期间提交22项建议、提案和社情民意内容:
1. 关于设立港澳长者湾区九市交通优惠通用卡
2.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家园、便民利民的建议
3. 扩展「一签多行」至粤港澳大湾区内更多城市的建议
4. 关于规管房产项目开发交易流程的建议
5. 关于加强内地输港建造业劳务中介公司监督管理的建议
6. 关于建立专业服务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的提案
7. 关于在河套区研究建立大湾区中医药行业合作研发中心的建议
8. 关于贯彻落实《支持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的实施细则》的建议
9. 关于成立大湾区非紧急转运服务中心
10. 优化港人内地民事诉讼送达开庭文书的建议
11. 减低香港长者入住内地安老院舍的成本
12. 关于内地创业申请经营许可优化的建议
13. 海关简化随行小型行李的检查程序的建议
14. 统合大湾区内各地机场定位的建议
15. 关于内地与香港两地文书互认安排的建议
16. 关于督办《南沙方案》深度落实的提案
17. 关于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新质生产力职业教育培训学校和实习基地的提案
18. 关于设立港人在内地遇事求助机制的社情民意
19. 关于进一步深化湾区医疗、安老合作促进「内联外通」的社情民意
20. 关于建立健全职工精神健康保障的建议
21. 关于进一步推动湾区一体化的建议
22. 关于加强吸纳香港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一国两制」历史文化教育内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