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香港+852-23668288
大陆+86-13802512911

新闻线索 商务合作请联系:
hkctct@gmail.com
联系
我们
下载
APP
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第七届国际城市文化论坛在日本大阪成功举办
  • 2025-10-04 19:35:58
  • 作者:中时
  •    

中华新闻通讯社/中华时报10月4日讯)2025年10月4日,由中华时报传媒集团(香港)发起的第七届国际城市文化论坛成功在日本大阪历史博物馆落下帷幕。作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平台,本届论坛以“城市韧性:在全球不确定性中构建可持续未来”为主题,汇聚多个城市学者、艺术家,通过主旨演讲、圆桌论坛、文化展演等形式,促进东西方城市间跨界协同与合作机制探索,彰显了大阪作为“亚洲创意之都”的文化凝聚力。

微信图片_2025-10-05_103752_799_1.jpg

 2025第七届国际城市文化论坛开幕剪彩仪式现场


国际城市文化论坛是由中华时报传媒集团主席、香港艺术研究院院长、香港美术学院院长曾晓辉教授于2018年倡导发起,由中华报业集团、中华时报传媒集团等相关机构主办,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性交流文化平台,旨在促进各国、各地区文化交流与合作,迄今,已成功在绍兴、阳春、广州、澳门、香港、新加坡等地举办了六届。

本届论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日本水墨艺术协会会长、日本华人美术家协会会长王子江教授担任论坛主持。

王子江.jpg 

王子江教授致欢迎词并介绍到会主要嘉宾


社长.jpg

论坛发起人、中华时报传媒集团(香港)主席、香港艺术研究院院长、香港美术学院院长曾晓辉教授为2025第七届国际城市文化论坛开幕式致辞  


图片1.png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际著名水墨画家傅益瑶老师与曾晓辉主席


论坛期间同步举行隆重的荣誉表彰仪式,向在文化传承、科技创新及城市发展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个人与单位颁授8项年度大奖,涵盖终身成就奖、城市文化贡献奖、国际城市精英奖及星火文化传承奖等,全面肯定其为城市文化繁荣注入的强劲动能。值得关注的是,颁奖典礼现场同步启动第六届紫荆花诗歌大赛与第四届维多利亚国际摄影大赛,诚邀全球文学与影像创作者以笔墨与镜头诠释城市之美,续写文明对话新篇章。


刘梦雄.jpg 

曾晓辉主席为荣获“终身成就奖”嘉宾颁奖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转型顾问委员刘梦熊先生(左)代表领奖


微信图片_20251005095105_395_398.jpg

曾晓辉主席为荣获“城市文化贡献奖”嘉宾颁奖

从左至右依次为:翻译家赵晴博士、翟大龙先生、四川音乐学院城市与环境艺术研究院院长贺丹晨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王子江先生、广岛大学大学教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松尾欣治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王键教授、中华时报传媒集团(香港)曾晓辉主席、齐鲁理工学院董河东教授、东洋大学法学部楠元纯一郎教授、NHK资深制片人堂满一成、大阪公立大学倪昳杰博士、大阪公立大学马力博士、新华社投资评审委员会专家宁克平先生


图片2.png

 曾晓辉主席为荣获“国际城市精英奖”嘉宾颁奖 国际女中音歌唱家冯晓顺女士、国际古筝演奏家邹伦伦女士、中华时报传媒集团(香港)曾晓辉主席、国际歌唱家翟鹏女士、中国青年雕塑艺术家翁素曼女士(从左至右)代表领奖


图片3.png

 曾晓辉主席为荣获“星火文化传承奖”嘉宾颁奖


颁奖仪式后,曾晓辉主席与主理嘉宾共同为中华时报传媒集团属下日本公司“分社”揭牌。作为世界华人重要的传统媒体集团,中华时报一直坚持“弘扬中华文化、关注华人民生、反映社会民情、把握世界风云”的宗旨,致力于“让世界了解中华,让华人融入世界”的目标。此次新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时报的传媒版图进一步扩大,将为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揭牌仪式.jpg 

由孙民海老师、曾晓辉主席、贾林老师共同完成中华时报“东京分社”揭牌仪式


高端对话激荡思想,共绘城市韧性蓝图

本届论坛聚焦“全球不确定性下的城市韧性构建”主线,设置专家主旨演讲、圆桌论坛及实践案例分享三大核心环节。王键教授、楠元纯一郎教授等海内外专家学者围绕数字经济赋能、ESG治理实践、社会公平机制及城市创新战略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研讨,系统探讨应对全球变局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路径与战略支点。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华日本学会理事王键教授以《凝聚数字经济与信息技术领域的中日合作》为题,指出在中日城市合作领域,数字经济是重要合作方向,双方在智慧城市建设、大数据防灾减灾、绿色数字技术研发等方面存在广阔潜力,但也面临技术标准对接、数据安全保障等挑战,需通过政策协调与企业协作突破瓶颈;东洋大学法学部教授、国际人类命运共同体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楠元纯一郎教授聚焦《大都市东京,强韧性和ESG》,探讨社会与ESG理念对城市抗风险能力的提升作用;此外,信息管理专业创新特色大学客座教授、NHK资深制片人堂满一成先生带来《从古代城市难波京到大阪——国际都市的创新战略》演讲主题;中国聊城齐鲁理工学院的董河东教授以《时空对话:公共艺术作为城市韧性的见证者——以中国聊城十二生肖雕塑广场为例》为题,书写城市变迁的记忆坐标,促进人际联结,激发文化自信;公益社团法人日出町银发人才中心代表理事副会长松尾欣治先生从社会契约论视角解读《城市的诞生与个人的出现——从社会契约论到城市文化》;最后,由大阪公立大学大学院经营学研究科博士倪昳杰、大阪公立大学大学院经营学研究科博士马力,分享《全球化与地方性博弈中的城市韧性建设》,为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作分析。


 图片5.png

齐鲁理工学院 董河东教授作主旨演讲


图片6.png

 广岛大学大学教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松尾欣治先生作主旨演讲 


堂 (2).jpg

NHK资深制片人 堂满一成教授作主旨演讲


马.jpg

大阪公立大学 马力博士作主旨演讲


楠.jpg

 东洋大学法学部 楠元纯一郎教授作主旨演讲


此外,论坛现场还进行了第八届国际城市文化论坛的交旗仪式,此举象征着论坛的传承和延续,也标志着明年国际城市文化论坛的举办,论坛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为城市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微信图片_2025-10-05_104051_568.jpg 


艺术赋能 文化互鉴

开幕式前,香港理工大学的邹伦伦博士以古筝演绎《高山流水》《樱花谣》《沧海一声笑》,寓意日中友谊长存坚固、两国人民对彼此文化艺术的了解与传扬。


图片11.jpg

 香港理工大学 邹伦伦博士古筝演奏


论坛特别设计展出海内外知名艺术家精品力作,从传统的花鸟山水、人文历史,到现代的都市绘景、百姓生活,为与会者提供了沉浸式的文化思考空间。


图片12.jpg

 展览一隅


本届论坛通过多维度思想交锋与实践经验共享,为全球城市应对发展挑战贡献了创新思路,充分彰显了文化引领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核心驱动作用与蓬勃生命力。


第七届国际城市文化论坛主席曾晓辉发言全文:

#金石传薪 风土共济

——#2025第七届国际城市文化论坛开幕式致辞

尊敬的各位先进、学界同仁、风土守护者们:

值此金秋时节,中秋明月即将圆满,我谨以最诚挚的祝福,愿诸位佳节安康,阖家幸福,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当难波城(大阪)上空的秋月映照世博园最后一盏宫灯,我们以《曾子·天圆》"天地万物一体"之心,共践这场跨越病榻与国界的文化之约。请允许我以三叠浪纹铜镜为喻,与诸位共鉴论坛七年征程。

第一镜:星火不灭的民间韧性

昔年云门寺古琴与AI算法同奏时,我们印证了西田几多郎"绝对无"的包容哲学;当澳门凼仔码头以世阿弥"秘则为花"的艺谛,将文旅经济化作非公帑的活水;更难忘狮城AI激辩中,铃木大拙"平常心是道"如醍醐灌顶。这方寸金石,铭刻着三十余国机构"自筹文脉"的壮举——从绍兴文化馆的缂丝机杼声,到香港大会堂的金融槌音,恰如道元禅师所言"梅花雪中绽"。

第二镜:风土为舟的文明对话

今秋议题"城市韧性",实为对和辻哲郎"风土即命运"的当代诠释。当全球供应链如脆弱的唐纸,我们却在大阪堺市铁炮匠的千锤百炼中,看见《庄子》"虚舟不忮"的智慧;在世博园中国馆"二十四节气"装置与法隆寺五重塔的对话里,体悟圣德太子"和"之真谛。(展示论坛主题卷轴)这卷中日韩三国艺术家共绘的"难波津图",正是文化遗产能为乱世定锚的明证。

第三镜:金石永寿的未竟之约

诸君可见此刻投影的七瓣菊花?每瓣皆镌刻历届举办地坐标。晓辉病中重读先祖"临患不忘平生之言",忽悟这星图恰似曾子"土相扶为墙"之训。今以俳句为引:"世博阑珊处/金石声里秋月圆/粤海待星槎"——2026年第八届论坛,将携大湾区"醒狮弄潮"的气魄,在港珠澳大桥虹光中续写新章。

结语:

请共举此"花散杯":上层清酒乃大阪浪速之波,下层普洱是珠江千年沉韵。愿我们以文化为酵母,酿就人类文明的"风土共济酒"。值此中秋佳节前夕,愿这轮明月照彻人间久太平,让我们的情谊如金石永寿,让我们的智慧如风土共济。

国际城市文化论坛创始人 曾晓辉

公元2025年中秋前夕 谨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