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三时(十月二日),黄浦江的晨雾还未散尽,James陈忠人先生因心肌梗塞溘然长逝。噩耗传来,犹如晴天霹雳,悲痛之情难以言表。
就在几个小时前,James还参加了香港收藏家好友张维平的生日晚宴,他对朋友们说,刚过了八十大寿的他虽然身体有些虚弱(也许与文革中坐了几年牢狱有关),但和老朋友相见,他心情特别愉快。9月28号晚宴他很节制地喝了几口葡萄酒,满面红光地祝福老友寿比南山,深情地望着张维平、徐跃等几十年好友,依依不舍地告别,在朋友们搀扶下坐小车回家。当晚即凌晨两点半左右他起身上厕所,突然诱发心肌梗死,几分钟就没了呼吸,撒手人寰!
原来归天之门就像巧克力盲盒,随时可以打开!仅数小时前还推杯换盏、高谈阔论,噩耗传来犹如晴天霹雳,朋友们痛彻心扉,黯然落泪。
(一)
回忆今年五月,好友徐跃于兴国宾馆设宴,为我回国接风洗尘,特意请来忠人兄。彼时众人欢聚一堂,欢声笑语犹在耳畔,未料那竟成了我与James的最后一面。此后我远游欧洲非洲,如今回想,心中满是遗憾与不舍。
2025年5月,好友徐跃于兴国宾馆设宴为笔者接风,那是笔者和忠人大哥最后一次见面。
忠人大哥作为蒋家在大陆的唯一后人,陈洁如夫人的外孙,其一生可谓波澜壮阔,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于1966年至1971年期间,在狱中度过了五年时光。这五年,是他人生中最为黑暗的岁月,却也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独特的思想涵养深度。
2021年,复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右)和陈忠人先生(左)见面,中间为作者。
复旦著名教授陈思和说:“陈忠人1966-1971的狱中读书笔记太独特!太重要了!复旦图书馆太希望收藏了!给千秋万代的复旦学子研读,堪为楷模。”何止是狱中笔记独特,他的经历更是可以写入文学史册的传记剧本,因为他如同陀斯妥耶夫斯基一样被陪绑上刑场,而且是两次!
每次有James参加的聚会,都是一场振聋发聩、悲喜交加的历史人文讲堂,主讲人是陈洁如的外孙陈忠人,他饱经磨难,两上刑场:
“他们就是想逼疯我……就像逼疯上海乐团指挥陆洪恩一样。毒打、陪绑无所不用其极,幸亏周总理念黄埔军校师母恩,救了我们一家。”
忠人大哥的狱友陆洪恩,1919年出生,毕业于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后出国深造。1950年回国入上海交响乐团,1954年任乐团指挥,1966年5月28日因 “反动言论”被逮捕。1968年4月27日,上海在人民广场召开公判大会,宣判陆洪恩死刑立即执行。 和陆洪恩同时走上刑场的有包括忠人大哥在内6名“十恶不赦的现行反革命分子”。对这场集体屠杀,当时的上海电视台、上海广播电台都作了现场转播。
枪声响起,周围包括陆洪恩在内的死囚都倒在了血泊中,这时陈忠人发现自己仿佛是“刀枪不入”的铁打金钢——“原来我的角色是陪绑!”他说。
我非常关心这一事件的所有细节,在聚会中轻声问忠人大哥:“你走上刑场时都想到些什么?”
我告诉忠人大哥,我也经历过黑暗恐怖的疾风暴雨。1968年1月初我17岁时,曾给文汇报写了四页信件,引经据典地呼吁结束这场“把国家拖入苦难深渊的文化大革命”,为此受尽磨难,在挨批的日子里,花样年华的我曾经想到去死……我把少女时期的这段可怕经历写进了我的自传体小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中,出版后引起轰动,登92年全国畅销书榜首,获《十月》长篇小说奖。
也许由于共同的经历,忠人大哥与我非常投缘,聚餐时幽默风趣的忠人大哥多次向我描述两次赴刑场的不同心理。
“首先要搞清楚他们为什么要抓我?因为我顶撞了到我家抄家谩骂、胡作非为的红卫兵。我说:你们戴上红袖标就可以胆大包天为所欲为,那我找一些人戴上黑袖标,取名黑卫兵,也可以去你父母家翻箱倒柜抄家胡闹了?”
这句话讲到了点子上,但话音刚落,那群红卫兵就喊来警察,把22岁年轻气盛的陈忠人逮捕,以反革命反文革罪名关进了提篮桥监狱!
“1968年4月27日我和陆洪恩等六人走向刑场时,我虽然被五花大绑,但内心镇定,因为问心无愧。我告诉自己:顶撞红卫兵是正当自卫,以我是蒋介石的外孙迫害我更没有理由:我没见过蒋介石,我母亲只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之前,蒋介石与那时的夫人即我外婆陈洁如通过廖仲恺何香凝夫妇认证领养的孤儿女婴。难道婴儿有罪吗?婴儿长大了她的儿子有罪吗?我相信自己一身清白。我对自己讲:要对得起最疼爱我的外婆陈洁如和我母亲,我要像一个男子汉视死如归,昂首挺胸。我要让她们为我骄傲。”
这么想着我愈加镇定从容,我们六人没有一个哭泣发抖的。站成一排,枪响了。他们都应声倒下,唯有我还活着!我立即意识到:这是卑鄙的陪绑!
历史上陪绑上刑场的人有一半会被搞疯,俄国文学家陀斯妥耶夫斯基自述差一点崩溃。
回到牢房狱警继续打骂折磨我,没料1968年5月2日,又把我拉入上海文化广场开万人公判大会,第二次押上死刑囚车,因第一次陪绑造成的心理刺激,我不像六天前那么镇定了,我发疯似地想:这次一定是真的!他们一定会枪毙我,我就要像陆洪恩一样躺在血泊中了!太可怕了!陆指挥很勇敢,40多岁的勇士有个成年的儿子,他有寄托。而我连22岁都不到,我连女孩子的手都没摸过啊!今天就要去阴曹地府,我眼睛顿感湿润,绝望与恐惧充满心头。
下了囚车,军警把我推倒在地上,我挣扎着站起来,还想做个“响当当的男子汉”,却发现全身疲软,下身竟然湿了一片,原来我“尿失禁”了!
那一刻,我产生了强烈的愿望:我不想死!我要尝一尝爱情的味道。我想振臂高喊:“冤枉!我是冤枉的!你们枪毙我是非法的!”
就在我昏昏沉沉的状态下,我们这批死囚站成一排,这时刺耳的枪响了,我晕过去,随即又惊醒:子弹呢?子弹没有在我的脑袋开花啊!和上次一样,,我身边的死囚们(他们可能也是冤枉的)都在血泊里命归西天,唯独我还直挺挺地站在那里!我的裤裆全湿,浑身发抖,我真想象个疯子去咬那些持着枪的杀入魔王!
(二)
“后来知道是周总理救了我,他指示下属:陈忠人还年轻,可教育不可枪毙。”
忠人大哥的席间演讲总是跌宕起伏,震撼心灵。
“周总理年轻时担任过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与校长、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和夫人陈洁如有过不少接触,那时黄埔军校学生毕业,都是校长把毕业证书交给我外婆,外婆发给学员。一连数年都是校长与夫人共同颁发毕业证书,蒋介石和陈洁入在课余时间里常抱着我母亲蒋瑶光与廖仲恺何香凝夫妇一起散步。周总理也见过婴儿时期我的母亲。外婆1928年与蒋介石离婚后,将女儿改名为陈瑶光。”
“周总理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外婆陈洁如是1952年从香港返回上海的,居住在重庆南路巴黎新村。外婆在沪期间深居简出,极少露面。1962年4月,外婆应周恩来夫妇之邀去北京私叙,受到黄埔军校校长夫人和北伐军总司令夫人之礼遇。在北京的那段时间,外婆参观游览均由干女儿廖梦醒陪同,同时还会见了许多在京的黄埔军校故旧,并两次赴西花厅家宴。外婆向周恩来提出请求数项,包括去香港索债等等,总理一一应允,并嘱咐在座的廖承志和徐冰部长执行办理。”
文革期间,自身难保的周总理依然很关注陈洁如的命运。
1971年2月21日,陈洁如在香港去世。临终前,陈洁如写下了给蒋介石的遗信:“三十多年来,我的委屈唯君知之,然而君为了党国荣誉,我一直忍受最大的牺牲,不为人利用。”
60年代初,蒋介石接到陈立夫关于陈洁如到香港的信息后,马上让蒋经国安排戴安国(戴季陶之子)去香港面谒陈洁如,并捎去一信,称“曩昔风雨同舟,备受照拂,未尝须臾去怀。尔母女所受委屈,惟余知之”。可谓真情流露。
1963年春,戴安国在铜锣湾百德新街为陈洁如租下1600平方英尺公寓,同时应诺负担每年1万美元家用,守着蜚声中外的宋美龄,蒋介石对糟糠前妻可谓有情有义。
1971年陈忠人在上海提篮桥监狱关了五年后,又被安排到条件恶劣的白茅岭劳改农场从事繁重体力劳动。1971年陈洁如去世,忠人母亲陈瑶光诉求洁如母最喜欢的外孙陈忠人必须释放来港参加追悼会,廖承志速禀告周总理,总理即指示放人。
James转眼成为“刻苦改造世界观,有悔改表现”的积极分子,白茅岭军管会宣布提前释放,并帮助办理赴港护照通行证。
忠人到香港为外婆送行后,很快去美国留学,天赋异禀的他万分珍惜平安日子,刻苦攻读学业卓越。大学毕业后担任美国银行香港分行副行长,从死囚犯跨越时空,成为西装革履满口英语气度非凡的金融银行家,背后则是周恩来冒险救黄埔师母外孙于火海的世纪传奇!
忠人大哥多次在宴会上握住我的手说:“朱莉亚,当初我不甘心被枪毙,就是因为活了22岁还没有摸过一个女孩子的手啊!”讲到这时他白里透红的面庞光彩动人,露出洁白的牙齿莞尔大笑。
忠人大哥有一次对我讲:“你看我的左眼有点斜视,是吗?很明显的。这是被提篮桥狱警毒打的后遗症啊!”在座的朋友们听了无不痛心万分,愤慨难抑!
幽默风趣的忠人大哥在讲述他悲惨故事时,却能逗得满堂笑声。譬如他讲当初通知他离开白茅岭劳改农场时,他故意对农场领导说:“我不去香港,我要在这里好好劳动接受改造。”农场领导吓得瞪大双眼说:“你、你已经改造好了!你、你一定要马上去香港!”
农场领导怎么敢违背上面的红头批件呢!忠人大哥只想出一口恶气,逗逗他们罢了!
2021年冬至朋友们应邀在陈忠人寓所家宴并阅览狱中笔记
2021年12月冬至,忠人大哥邀约我们一众好友去他位于斜土路的寓所赴家宴,有上市公司福寿园集团的“三剑客”:老总王计生(全国劳动模范)、副总葛千松和副总伊华、上海市作家协会前党组书记汪澜等朋友。让我惊喜感动、无比佩服的是,忠人大哥从客厅书架上取出近十本文革期间出版的领袖经典著作,有列宁的《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恩格斯《反杜林论》……每本书里的页面间隙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批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书页上还有忠人的精致绘图与诠释!这是五年牢狱生涯中,忠人在监狱三支光烛灯下写的十万字读书笔记!
那天,我发了朋友圈如下:
感谢陈忠人大哥的丰盛家宴
他曾是位孜孜不倦的马列著作研究者,
研究地点:提篮桥监狱中。
我们翻阅他1968—1971年期间10余本狱中读书眉批,
密密麻麻
字迹端正
震撼人心
那时他年仅24岁!
陈忠人在狱中研读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等马列著作,写下十万字笔记
陈忠人,
一位令人钦佩的理想主义者!
一生惊涛骇浪
皆化作弥足珍贵的历史物语!
1966年至1971年这五年,是他人生中最为黑暗的岁月,
在那狭小的牢房中,陪伴他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生命的批注。
这些笔记,不仅是一位二十多岁青年含冤入狱时对知识与真理的探究,更是他在困境中坚守自我的闪光见证:“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海明威《老人与海》)
忠人大哥的国学功底深厚,书法与古文造诣颇具影响力。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和新四军广场的入口,屹立着一块如故宫“九龙壁”大小的整块珍稀巨石,上面篆刻着忠人大哥书写的骈文《福寿园赋》。
忠人大哥也曾经说服家族成员,亲自将外婆陈洁如的骨灰,从美国送回故乡上海,叶落归根福寿园。
陈忠人和好友徐跃在福寿园的合影,背后是陈忠人撰写的书法骈文《福寿园赋》。
学院派雕塑大师王松引评价:
《福寿园赋》写得特别好:没有古诗词赋的功底绝写不出来:大气磅愽情深意切,字字万金,读之心为之动,方知古典文如此博大精深,诵之如听大海之声如高山呼啸,福寿园赋令人拜服,难得在今日有此珍贵文宝。向陈忠人先生致敬致谢,他给后人留下了真正做人的榜样。
忠人大哥的一生犹如东方版《基督山恩仇记》《肖申克的救赎》……他学富五车,幽默风趣,气质不凡,朋友遍天下。
痛失忠人是上海朋友圈的巨大损失,唯一的安慰是James走得如晚霞彩云,潇潇洒洒,无任何痛苦……
忠人大哥的会客厅挂着外婆陈洁如的肖像,作者赠送忠人大哥新书并合影
上海图书馆东馆举办民国资料展,陈忠人与专家共同佐证了蒋介石抱着的是他母亲瑶光。目前此照片放在福寿园陈瑶光墓地前。忠人也将陪伴母亲和外婆长眠于芳草茵茵的上海福寿园。